政策解读

专家称中国劳动关系急待转型

2011.11.10

导语: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目前体制内工会所推行的组建工会和集体合同的数字庞大,但由于企业工会被雇主控制和介入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企业和工人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劳动关系。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降蕴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近日表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目前体制内工会所推行的组建工会和集体合同的数字庞大,但由于企业工会被雇主控制和介入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企业和工人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劳动关系。他表示,中国劳动关系急待转型。

按照相关部门近期公开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中国新建非公企业工会98万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40%;在全国26个省(区、市)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企业达到145.7万家、覆盖职工1亿多人,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6.7%和32.6%。从这些公开的数字上看,今年各省企业在组建工会和签订集体合同方面都进展很快,但在常凯看来,在中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形成,不能仅仅考察是否在企业建立了工会以及签订了多少集体合同,而是要看工会是否是劳动者团结的结果,集体合同是否经过了协商谈判,其内容是否规范有效并能够落实。他认为,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雇主面对一群工人的这种个别劳动关系的构成状态。

常凯表示,在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民生问题和劳资关系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任务,为此,制定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中心内容的劳工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特别是劳动工作的当务之急。他认为,中国国劳工政策的转型,要以政府为主导,从目前着重个别劳动关系的调整,逐步过度到以劳资双方为主体的集体劳动关系的构建和调整,而逐步实现政府协调下的劳资自治则是劳动关系政策的最终目标。

  • 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