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专供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各省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教委)、财政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局、国资委、总工会、团委、妇联:
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开展学习王洪军、代旭升、孔祥瑞、窦铁成、杨杰、张全民、赵大坪、郑启湘、苗俭、刘生友等10名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见附件)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颁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豫”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发〔2007〕6号) 、《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豫政〔2010〕78号)、《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对技能人才建设作了明确要求。2010年9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我省各行各业中也继续涌现出一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敬业,潜心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实践,充分反映了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王洪军等10位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就是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先进楷模。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和推动全社会继续重视和关注技能型人才,激励广大劳动者学先进、当先进。
一、学习活动内容和方式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画、事迹汇编等形式,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楷模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敬业、潜心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实践、无私传技带徒的模范事迹。各地可结合实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要重点发动大中型企业和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厂区、校园(教室)、就业服务大厅,广泛张贴高技能人才楷模宣传画,组织广大职工、学生和各类培训人员认真学习各类高技能人才楷模的先进事迹。重点开展好四项活动:
1.在全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组织开展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等先进事迹学习教育活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要重点做好指导和检查工作,各学校要将《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事迹汇编》等相关内容列入公共课教学,按不低于2个课时的要求,抓好内容、质量、效果落实。
2. 组织我省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对我省部分优秀高技能人才进行专访,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省级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上作系列报道。
3. 开展征文活动。在全省各类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全省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征文活动(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4.组织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报告。由我省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代表组成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报告团,在部分省辖市、重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重点企业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
三、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各级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加强对学习宣传活动的组强领导,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和学习组织工作。
2.搞好结合,确保活动与工作两不误。要以落实此次活动为契机,以促进单位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单位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落实活动与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找准学习活动的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专人抓好落实,确保活动与正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3.采取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在宣传学习各类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突出业绩和杰出贡献的同时,要以全国、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宣传党和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关心和爱护,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措施,宣传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表彰、激励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附件: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河南省总工会
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 河南省女联合会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
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创新楷模”王洪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整修工具47种2000余件,创新发明出123种轿车整修方法,“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攻克了700多项技术难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工人发明家”代旭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坚持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先后自主完成8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16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创办“采油技能大师网站”,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体会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带出了一批批优秀徒弟,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电动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被天津港集团确定为“港口工人的坐标”。潜心钻研,积极进取,学习先进技术,勇于探索创新,创立了“孔祥瑞星型操作法”、“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千万元以上的效益;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其中,“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曾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线路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专业技能精湛,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掌握CAD制图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52项,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00余次,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公路变配电所,全部获得优质工程,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上千万元。
“机电大王”杨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革新成果200多项,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具有快速排查电器故障的绝活,被称为“故障快速探测仪”。首创的“提升系统故障查排多维思维法”和“数字化需求动态检修法”填补了全国煤炭行业空白。
“车工多面手”张全民: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刻苦钻研车工技术,能操作多种国内外先进的数控车床,掌握一套高超的车工技术;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对数控加工工艺、刃具、程序以及数车专用滚压工具进行开发,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合格率达到了99.9%。仅通过攻克技术难题和开展工艺攻关,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380余万元。
“高空养路人”赵大坪:北京铁路局接触网工,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25年,爱岗敬业,工作认真,精检细修,多次发现不易察觉的设备隐患,避免了多起列车牵引供电设备故障的发生。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研究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研制专用检修工具,解决技术难题,大幅缩短了接触网断线事故抢修时间,成倍提高工作效率;编写《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隔离开关分解安装及调试》、《接触网接地极、地线制做及安装》、《接触网线岔始触区高差调整》等大量职工培训教材。
“航标灯王”郑启湘: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航标充电工,高级工。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怀着“研制世界最先进的航标灯”的理想,自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自费参加大学电子技术函授,从材质创新,到新型光源应用,30多年锲而不舍,潜心攻关,自主研制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已经有4000多盏应用于长江干线、黄河等水域航道,为国家节省费用上千万元。30多年来,完成20多项航标灯技术革新,其中7项技术获国家专利,6项成果获国家优秀奖。
“航天数控英才”苗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关键部件的加工工作。坚持岗位学习,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实操技艺。善于总结,熟悉数控加工工艺,掌握多种CADCAM软件和编程手段,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和科研生产中多项技术瓶颈,已成为新时代航天技能领军人才。
“织机维修专家”刘生友: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纺织设备保全工,高级技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纺织设备维修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0多年。干维修、爱维修、钻维修、精通维修,总结出独特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操作技能,编写了《喷气织机调试工作法及规程要求》、《喷气织机上轴操作方法》等技术资料,成为企业设备维修人员执行工艺、排除故障、翻改品种的必备依据,实现了喷气织机工艺上机和开车调试操作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