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云南元阳:“乡村旅游+电商产业”走出宽路子

    阿者科村风光。新华网发 (刘云 摄)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立足境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打造电商扶贫县域平台,走出一条符合元阳山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在田间休息的哈尼族老人...

  • 甘肃甘南:奶渣“曲拉”变身脱贫“金疙瘩”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多河村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挤奶工正在劳作(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曲拉”是藏语译音,指牦牛牛奶提取酥油后的副产品——奶渣,以前草原上的牧民们打过酥油后,剩下的废料要么倒掉,要么晒干做成“曲拉”。过去,“曲...

  • 广西玉林: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全市要完成10.27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77个贫困村出列和博白县脱贫摘帽。8月30日,玉林市政府在博白县召开玉林市2019年脱贫攻坚暨博白县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博白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 河南宝丰:落实产业奖补 助力脱贫攻坚

    据宝丰县委宣传部消息,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宝丰县石桥镇组织镇扶贫办、镇纪委、农业服务中心、三资中心等人员成立产业验收组,对4个村、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情况进行验收、监督,保证扶贫工...

  • 甘肃靖远: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靖远县围绕“拔穷根”,积极培育搬迁群众增收产业,按照短平快优先、长远稳结合、一二三联动和产业到户、达标到人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力推行“搬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采取产业奖补方式,引导带动不同安置区域搬迁群众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户“一户一座棚、...

  • 广西钦州:特色种植助脱贫促增收

    8月30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青草村村民在收获哈密瓜。近年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青草村结合村情实际,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形式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哈密瓜产业。目前,这个村种植的上百亩桂密12号哈密瓜进入收获季,并已全部被本地商...

  • 河北枣强:“密植梨”香飘脱贫路

    8月31日,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东张邢村果农在采摘密植梨。近日,河北省枣强县密植梨迎来丰收季,当地果农抢抓农时采摘、运输、储存鲜梨,享受秋收的乐趣。近年来,枣强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引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密植梨种植,为农民创收开辟新路径。目前,该县已...

  • 广西田东:多措并举助脱贫

    这是8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田东县祥周镇一扶贫光伏电站。近年来,广西田东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引进“扶贫车间”、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加收入。据了解,截至201...

  • 苗山脱贫影像志——粤桂协作助苗乡脱贫

    记者27日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该局近日联合安徽省发改委和安徽省扶贫办印发相关实施意见,提出以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市、区)为重点,组建不少于300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40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2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根据《关于扶持发展...

  • 河北临城:核桃产业助农脱贫增收

    8月23日,农民在临城县绿岭核桃种植基地采摘核桃。近年来,河北省临城县依托当地山地丘陵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打造核桃种植特色小镇,通过规模种植示范带动,延伸核桃种植、加工产业链条,多元化、品牌化进行产品推广营销,开辟出一条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