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云南元阳:“乡村旅游+电商产业”走出宽路子

2019.09.03

阿者科村风光。新华网发 (刘云 摄)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立足境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打造电商扶贫县域平台,走出一条符合元阳山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在田间休息的哈尼族老人。新华网发 (刘云 摄)

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元阳县因地制宜,充分擦亮千年哈尼梯田这张靓丽名片,大力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不仅保留下了传统耕作方式,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梯田景观。

哈尼族儿童。新华网发 (刘云 摄)

据统计,阿者科乡村旅游运营以来,截至2019年8月20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万元。经计算,村民分红金额为189209.3元,其中获得3440元的44户,获得2750元的1户,获得2070元的16户,获得1375元的3户。阿者科乡村旅游实现了开门红,通过利益分红机制与村落保护细则的绑定,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正在洗衣服的哈尼族村民。新华网发 (刘云 摄)

人工耕作模式不仅吸引了游客,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自2015年起,元阳县将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中生长的红米,借助“互联网+梯田红米”销售模式,全力打造“六个平台”助推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389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种植梯田红米有12000多户。2018年元阳县粮食购销公司计划收购红谷子500万公斤,加工销售350万公斤,受益建档立卡户4516户。

稻米成熟。新华网发 (刘云 摄)

通过梯田红米的电商销售,元阳梯田红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实现了扶贫精准化,也使产业实现了标准化,为推进贫困县发展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探索。 (完)(刘云 韩海阔)

  • 元阳
  • 旅游
  • 梯田
  • 走出
  • 刘云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立足境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打造电商扶贫县域平台,走出一条符合元阳山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在田间休息的哈尼族老人。新华网发 (刘云 摄) 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元阳县因地制宜,充分擦亮千年哈尼梯田这张靓丽名片,大力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不仅保留下了传统耕作方式,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梯田景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