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贵州镇宁:特色手工业助少数民族妇女脱贫

    今年4月,贵州省镇宁县在工业园区易地扶贫安置点景宁小区内,成立“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和“镇宁民族文化产业街区”,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产业,鼓励少数民族绣女就近就业。图为日前,29岁的布依族妇女卢帮美(左一)在示范基地制作工艺品木娃。 (贺俊怡摄)

  • 大别山区扶贫路

    这是在霍山县太阳乡拍摄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4月18日无人机拍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境内,全长259公里,连接霍山县、金寨县15个乡镇,将沿线多个旅游景区连接起来,推动了大别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路。(新华社...

  • 羊倌的脱贫路

    今年41岁的任当锋是河南省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村民。他多年在外打工,由于腰部有伤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工地上看管仓库,收入微薄。2018年,在知悉卢氏县的金融扶贫政策后,任当锋返乡创业,用贷来的5万元无担保无抵押小额贷款,购买了38只羊,从打工仔变成了一个羊倌。由...

  • 山东沂南:黄瓜产业“引凤筑巢”成脱贫神器

    山东省沂南县是全国知名的优质黄瓜生产基地,全县黄瓜种植面积35万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沂南县发挥黄瓜种植产业优势,引导贫困户参与黄瓜大棚种植,仅2018年就新建242个蔬菜温室大棚,投入扶贫资金6268万元。为了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沂南县大力实施“引凤筑巢”,...

  • 甘肃定西小山村的“重生记”

    开春时节,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亲们在地头忙着覆膜、播种。54岁的村民连清的三座日光温室内,黄瓜苗刚刚露头,芸豆长势喜人,小芹菜娇嫩欲滴。从吃不饱饭、吃不上肉到现在年收入10万多元,连清感慨,“政府和企业让...

  • 内蒙古鄂伦春:林下经济铺就绿色脱贫路

    4月1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厂,一位工人摆放食用菌包。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国贫旗鄂伦春自治旗,拥有林地434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8%。近年来,当地借“林”发力,做足“林”文章,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种植、特种养殖等林下经济,探索出生态...

  • 云南香格里拉: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增收

    4月18日,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农民种植秦艽。近年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公司订单引导农民开展滇重楼、当归、秦艽等中药材种植。目前,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7万亩,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梁志强 摄)

  • 贵州毕节:马队送电助脱贫

    4月17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马场镇白泥村,工人用马匹往山上运送塔材。贵州省毕节市威宁500千伏变电站至奢香50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途经高山深谷,施工材料无法通过车辆直接运抵一些施工点,施工单位组织5支马匹运输队,利用150多匹马运输砂石、水泥、塔材等上山进行...

  • 刺梨花开幸福来——贵州省六盘水市刺梨产业发展综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登上万亩刺梨基地的最高处,放眼望去,是连绵不绝的绿色长廊。一种叫做刺梨的小果子,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2014年种下的刺梨,如今已进入收获时节,群众喜笑开颜。5年的坚持不懈,换来了今天的硕果累累——刺梨基地带动相邻7个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