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选育用”全链发力 打造劳动关系治理新样板

2025.08.06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任城区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从“选、育、用”三个维度建立全链条培育机制,全周期赋能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推动劳动关系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支撑。 选好“一只”队伍,支撑劳动关系协调全覆盖。一是选拔人才组队伍,从企业、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基层调解组织、有关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等层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体系。

为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任城区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从“选、育、用”三个维度建立全链条培育机制,全周期赋能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推动劳动关系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支撑。

选好“一只”队伍,支撑劳动关系协调全覆盖。一是选拔人才组队伍,从企业、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基层调解组织、有关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等层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体系。二是激励人才创智库,支持用人单位采取设立专岗、竞聘上岗、颁发聘书等形式聘任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人员,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劳动关系培训、竞赛,动态掌握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员规模状况、行业分布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842人入选劳动关系协调员数据库。三是以点带面强指导,采取分类指导、精准推进模式,全力推动辖区劳动关系协调员规上企业全覆盖、小微企业基本覆盖。指导城区街道以楼宇、园区、社区为主干,通过党建联盟、行业协会、物业公司等发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对涉农镇街,以镇驻地为辐射,通过调解组织、联合工会等组织联合发展;对远离城区、单独建厂、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采取上门指导,帮助组建协调员队伍。

培育“一组”人才,打造协调劳动关系大课堂。一是培育“金牌”讲师团,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制定培训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制定《任城区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管理办法》,成立“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讲师团,通过“小班制”“大课堂”“金牌公开课”等服务形式,开展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和“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选树。二是建立机制强覆盖,“讲师分区包保”机制,面向企业劳资人员、社区网格员、个体工商户和商厦展柜公司负责人等重点群体,分行业、跨区域、联网络云直播多渠道开展培训40余场次,近300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参与其中。探索“以赛促练”模式,举办全区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89名选手获奖,其中2名选手获市级大赛三等奖、5名专家入选济宁市劳动关系协调员师资库,推评省、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9名。

做好“一项”服务,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促和谐。一是畅通信息搭平台,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建设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员信息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指导企业和基层平台劳动关系协调员积极发挥作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组织队伍走基层,组织现有的劳动关系协调员服务扩面,将周边小门面、小单位、小场所纳入范围。试点开展以来,协调员队伍共组织各类普法活动180余场次、协商议事活动50余次,举办“送法进企业”“人社政策小课堂”和“劳动关系大讲堂”系列普法宣讲近百场,有效提升了辖区劳动关系和谐度。三是创建机制服务上“云”,创设商务楼宇“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组建由劳动关系协调员参与的“楼小二”服务团队,建立“九号议事”机制,设立楼宇“和为贵”调解室,开通“政务云课堂”直播,打通了基层劳动关系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任城区设立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15处,服务企业超4000余家,海能服务站创成国家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陆涵)

  • 劳动
  • 关系
  • 协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