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优秀案例1:“带工上岗”--高效解决招工难促进快就业

2023.11.16

关 键 词:用工指导 带工上岗 就业

案例介绍:

白城尼特固汽车部件公司是一家生产乘用车全车铰链的合资企业。2021年10月中旬,企业一条新生产线运行,急需20名操作工。10月22日(星期五)晚,公司人事部张经理将一条紧急招聘信息发给区就业服务局的于砚华,并标注“姐,救救急,全靠你帮忙了!”言之急切,让于砚华感受到企业面临的用人焦急程度。但这个季节是求职用工稳定期,农村劳动力都忙于秋收,很难在短期内招到足够的人。考虑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是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而且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也可以涵养用工岗位,拓展区域就业渠道。于砚华立即回电张经理,详细了解企业紧急缺工原因、招聘的人员类别、劳动时间、工资福利待遇、交通食宿等情况,约定好三天后举行面试事宜。


案例分析:

白城尼特固汽车部件公司新开一条生产线,需要20名操作工,企业一时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人事部经理十分焦急,特向于砚华求救。这次招聘活动的难点:一是时间比较紧急,企业等着用人,又正好是个周末,耽误一天就有一天的损失;二是正值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都忙于秋收,富余劳动力少,很难在短期内招到足够的人;三是该公司是一家生产乘用车全车铰链的企业,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条件好的劳动者不愿到这类企业就业,条件一般的劳动者,企业又看不上。要妥善解决该企业的招聘问题,除了抓紧时间外,重点要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对接沟通环节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珍惜有限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认清就业形势,客观面对现实环境,降低招聘条件,提高待遇水平,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案例指导:

针对白城尼特固汽车部件公司的用工需求,于砚华迅速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服务:

一是发布信息。于砚华当晚将招聘信息重新编辑成招聘公告,发布到24小时运行的智能线上服务系统和她创建的涵盖2万余人的36个求职群,并邀请媒体帮助宣传,考虑到接下来是双休日,她又将个人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一起发了出去。在当晚接待求职者过程中,于砚华发现很多人不了解企业、存在疑虑,有的求职者不完全符合招聘条件但很想去这家企业,有的求职者对待遇不太满意等诸多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于砚华又与张经理进行沟通,提出了“带工上岗”的建议---就是由人力资源市场将有意愿的求职者组织起来,带到企业实地了解工作环境,面对面谈待遇,一对一交流沟通,引导求职者理性求职,引导企业合理调整招聘条件,适当提高待遇。

二是集中力量推荐企业招聘岗位。第二天(星期六)清早,安排3名市场科工作人员从求职信息库中调取求职信息,进行精准的人岗匹配,又与基层劳动保障站所联系,广泛收集适合企业岗位的求职信息。

三是组织“带工上岗”。三天后的10月25日(星期一)上午,于砚华和同事驱车带领58名应聘者来到企业。先由企业现场集中介绍生产规模、发展前景、产品种类和生产流程、用人制度等情况,再带领应聘者到车间实地观摩,上机模拟演练,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感受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其间,企业领导与车间主任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再次与求职者进行深入交流。有的求职者提出,工资待遇不如外地企业。于砚华帮助他们算了家庭亲情成本账,让他们明白留在本地就业发展,可以实现照顾家庭、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多方面共赢的道理。于砚华也帮助企业算了当前利益与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长远帐,引导企业在待遇、保险、工作时间、食宿以及招聘年龄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尽量达到双方预期。对企业部分岗位不招女工的限制,主动给用人单位介绍就业歧视的政策和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引导企业加招女性求职者。部分年轻求职者的家长,对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存在疑虑,企业负责人从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解答。于砚华也向家长们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这是一家专业技能较强的企业,趁孩子年轻学得一技之长,将会受益终生,让年轻求职者坚定安心就业。

四是促成就业。经过充分沟通,大家对企业的状况比较满意,当场就有21名应聘者达成上岗意向。在当场通过面试的人员中,47岁的王红艳夫妇高兴地说,这回可不用到外地奔波打工了,在家乡获得了自己的新岗位,可以安心地留在家乡就业了。34岁的王明磊,怀有技术,通过这次体验,受到企业青睐,也实现了只上晚班的愿望,开心的一个劲的感谢于砚华。人事部张经理也紧紧拉住于砚华的手不住的说:“您措施精准,解决了我们企业紧急用工问题,人社部门办实事,真是企业的靠山!”

10月27日,一面鲜红的感谢锦旗送到了于砚华的手中。当晚,一家政府媒体刊登了《送人到岗  精准就业》的文章,对于砚华为代表的洮北就业人主动作为,出奇招,解难题,高效、精准地就业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家媒体记者先后连线采访了于砚华,人民日报记者专程来到白城对于砚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事迹进行了专访,并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民日报看吉林:做求职者的贴心人(点赞新时代)》,将于砚华急企业所急、想求知者所想,有效解决招聘难、求职难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报道,宣传了吉林省人社系统广大干部助力企业发展,全力保障民生,“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保就业”“稳就业”的责任担当。


案例总结:

在这次服务中,于砚华表现出来的精准理性、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得力举措,成为确保企业生产用工之需的决定性因素。于砚华利用长期以来建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手段和其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果断采用“带工上岗”体验就业的措施,解决了企业一周内紧急需求20余名操作工的问题,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行。通过这次“带工上岗”实践,不仅使我们开创了就业服务新方法,更使我们认识到,地方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互为表里、互相促进,作为就业服务主阵地的人力资源市场,不能仅仅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要把就业服务工作放到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要不断尝试新方法,深想一层、多做一步,把企业的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动力,最大程度拉近企业与求职者的距离,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每一家企业招聘到满意的人才,让每一位求职者都有稳定的收入,于砚华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是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点。基层人社干部要自觉站在大局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就业工作的关键点和“牛鼻子”,把解决“招工难”促进企业发展,涵养充足的就业岗位,作为抓好就业工作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于砚华始终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想问题,关注上级决策部署,掌握形势需求,建立供需应急预案,谋划精心,组织科学。仅疫情发生以来服务企业1500余家,为群众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万余个,为多家大中型企业解决招工急。

二是办法实一些、措施细一点。一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求职者就业为目标。企业用工急,我们就连夜办;求职者不了解企业,就把他们领到工作岗位实地看;双方想法有差距,我们就现场协调解决。于砚华始终坚持这样的务实工作方法,措施果断,保证了企业用工需求。疫情期间,她创建岗位人才储备制度,开展职业指导入企业活动,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倡导各部门联动促就业,开展专项行动、特色活动,建立区域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

三是方向明一些、目标准一点。于砚华大力开展“指尖就业”,多渠道搭建就业用工对接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空中的“一市三场”,开展农民工返岗及企业复工点对点、天天举办线上招聘会、线上就业指导、直播带岗、收音机就业等,发挥于砚华基层就业志愿者服务团队作用,想方设法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仅2021年使2.3万人次在本地实现就业。

四是反思多一些、思路活一些。工作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多反思工作的不足和差距,有助于找出症结,明确方向。“带工上岗”体验就业的措施,实现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有效对接,发挥了大作用。于砚华始终以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创建务实高效的职业指导工作法,确保企业用人,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实现快速就业、稳定就业。

相关资料:

去年以来,中央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凤凰网》《吉林日报》等媒体对于砚华服务民生的感人事迹、与时俱进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才招聘工作做法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先后在全国省区市进行事迹宣讲30余场次,受到人社部张纪南部长的接见,多次应邀到各行业部门专题讲解工作经验。2021年6月4日,中宣部主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于砚华作为全国人社系统五位优秀党员代表之一,在国新办向中外媒体分享了工作经验,她对年轻人找工作、解决企业招工难提出的建议,在网上引起的热议久久不散。2021年11月5日,在京受奖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2年1月在吉林省高质量就业工作会议上,于砚华就工作法做了专题发言,其工作法在全省推广。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