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优秀案例2:“全链条”职业指导服务成为应届高校毕业生首选

2023.11.16

关 键 词:高校毕业生  全链条  职业指导


案例介绍:

“全链条”职业指导是指,服务对象在“就业快车”线上服务平台,自行预约指导专家,专家接到预约后,24小时内,与预约对象确定咨询方向、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会商会诊、配置职业指导技术、调配出诊专家导师、实施测评诊断、心理调试、岗位匹配、简历制作、情景模拟、政策讲解、供求双向跟踪等一系列,从始至终,环环相扣,一竿子插到底,直至问题妥善解决的职业指导服务模式。

马尚(化名),男,22岁,大专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于某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农村户籍,北京市顺义区居民。爱听音乐、看电影、刷视频,自认为缺少主见。期望找到一个离家近的工作。本人希望在电力、燃气、水利等行业就业,有朦胧的行业就业倾向。期望月薪4000至6000元。没有投递过简历,也从未参加过面试,属初次就业。从家庭情况看,父亲是村里的电工,即将退休,母亲一直在本村打零工。

案例分析:

针对小马的情况,职业指导师与其进行数次沟通后,确认小马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 缺少基本的就业准备。从网上自主登记的个人基础信息看,未填写“所学专业”;从提交的个人简历看,仅占用1/3的页面,没有“见习(实践)经历”或竞聘优势的任何表述。

2. 缺少必要的求职行为。小马回复职业指导师“未求职应聘”的理由是:“感觉发布的岗位都是普工、技工类,不适合自己……没有去面试,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没有撰写简历”,呈现出就业意愿并不迫切,且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的情况。

3. 缺少自信,存在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从小马的生活环境和自我评价看,“父亲是村里的电工,即将退休;母亲一直在本村打零工。自我评价是没有主见”,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缺乏自信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从小马的肢体语言观察,整个沟通过程中,小马或是低着头,或是眼睛直盯着职业指导师看,且多为被动回答问题,发言时间不足沟通时间的1/10;在探讨兴趣爱好过程中,小马的回复也是敷衍了事,如“你觉得在大学期间,令你最难忘且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小马回复“听音乐、看电影、刷视频”;职业指导师再三引导和帮助其挖掘归纳自身特长或优势,小马仅回复“记忆力好”。既不善表达,又呈现出较强的防御心理或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案例指导:

1. 建立档案

在接到小马“最新预约成功提醒”通知后,职业指导师相继采取了两个步骤:

一是通过查询小马在“就业快车”网上自主登记的个人基础信息,建立个人档案;

二是通过电话连线,确认并补充个人援助档案信息,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家庭情况、自我评价等。初步判断,小马当下的主要困惑是择业方向迷茫。

2. 初步沟通

职业指导师与小马电话确定约见时间、地点,并为其布置了两项家庭作业:

一是准备一份《个人简历》;

二是关注和浏览“顺e就业”官方微信平台近期发布的岗位信息。同时,职业指导师为其推荐了与其专业对口,且离家较近的一家建筑公司,应聘岗位分别是办公室内勤、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助理和预算员。建议其积极与招聘单位联系面试相关事宜。

3. 现场指导

三天后,职业指导师对小马进行了“一对一”现场指导,通过开放式提问,更加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了小马的基本信息。在询问作业完成情况时,小马的《个人简历》还没有写完;大致浏览了“顺e就业”微信平台,但自我感觉发布的岗位并不适合自己;职业指导师推荐的建筑公司没有考虑,主要是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个沟通过程中,小马话很少。

4. 反复沟通

针对小马的表现,职业指导师又通过视频、电话、微信语言、面谈等方式,与其进行了数次沟通,收集个人信息,问询、探查小马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表现和倾向。

5. 团队“会诊”

结合小马的情况,职业指导师召集区职业指导专家团进行了集体“会诊”,归纳线索,分析细节,鉴别诊断,统一认识,发挥集体智慧,提出三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帮扶措施:

5. 1借用“推荐典型岗位”探查环节,帮助小马了解自己。

小马的择业目标过于宽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横跨多个行业领域,择业目标迷茫,主要原因是“自我评估”出现了问题。职业指导师通过推荐现有的典型岗位,探讨排斥或拒绝岗位的理由,帮助小马发现、总结和厘清自身的短板、劣势,剖析导致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职业指导师依据小马在约见沟通时强调的“想找一份离家近,非普工、技工类”岗位,并结合专业优势,为其推荐了骑行12分钟可抵达的建筑公司。该公司正在招用办公室内勤、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助理和预算员三个岗位。小马自行选择放弃面试。拒绝的理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进一步探查了解到,小马实际上是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对考官提问没自信,对专业所对接的岗位、职业发展路径不了解,即职业信息不对称导致择业方向迷茫。

5. 2兼顾开放式提问和测评技术,帮助小马明确择业方向。

职业指导师先给小马提出三个开放式问题:

一是思考最难忘且开心的事情?

二是列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三是思考在家庭成员或身边朋友的职业中,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岗位?

同时,综合利用市人社局官网“北京市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测评系统和CETIC就业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多维度的职业测评和报告解读,重点是帮助其总结归纳自身职业优势。经测评,小马属于“高事务+高数据”型。适合从事有规律的常规性工作。结合市场岗位需求,为其推荐和分析了某食品公司的“保管员”和某物流公司的“电商内勤”岗位。最后,提醒小马珍惜“应届生”身份,关注“北京市人事考试网”,积极参与报考社区服务等为“应届生”特设的岗位信息。

5. 3 实施心理调适和情景模拟,帮助小马提升就业能力。

一是列举专业理论学习和岗位见习的区别,鼓励其把握和利用专业优势备战面试,通过面试、实习,全面了解岗位、了解自己。

二是强调有求职意愿,还要有求职行为。引导小马围绕岗位要求,从简历撰写格式、内容和措辞三方面,尽快修缮《个人简历》,主动参与求职竞聘。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与职业指导师沟通,有针对性的解决遇见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演练、实践,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自我营销能力。

三是通过专家会诊环节,指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科的王老师,为其开展学历深造、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专项指导,促进小马在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

按照上述帮扶思路,职业指导师在一段时间里实施了数次咨询指导,看到小马身上发生了三个可喜的变化:

一是从“要我求职到我要求职”。小马主动求职意识和行为明显提高。如,能够主动配合职业指导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实施必要的就业准备和训练。

二是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参与”,沟通意识明显增强。如,职业指导师与小马约见时的言语沟通分配比例从最初的9:1,提升到7:3。

三是小马获得了初试成功的体验,自信心逐步树立。小马顺利通过了某物流公司“电商内勤”岗位的初试,但因工作经验欠缺,在复试时,被部门主管拒绝。

6. 双向跟踪

职业指导师在获得小马的复试结果和心理动向后,及时跟进了用人方的跟踪服务,帮助小马搭建见习平台和机会。

一是提供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向用人单位人事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见习补助政策,为小马争取到一个月的见习期,并与小马商定了短期目标和实施要点。

二是持续开展用人方跟踪回访。一周后的跟踪回访了解到人事部负责人打算在小马见习期结束后,尝试推荐到适合的部门参与岗位应聘;两周后的跟踪回访了解到,部门主管打算在见习期后留用,并提供部门助理和档案管理两个岗位供小马选择。

三是协助供求双方申办补贴政策。该单位招用应届生小马,符合岗位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申领条件,职业指导师协助单位人事享受到了就业政策补贴。


相关资料:

1. 针对重要服务环节,区职业指导专家团队成员进行集中会诊,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后,提出四点思考和对策。毫无疑问,这些思考对“全链条”闭环服务,以及日后的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 “推荐典型岗位”探查法。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基层职业指导人员,在专业测评知识和工具匮乏的条件下,为服务对象诊断就业迫切程度和就业资源(自身的“比较优势”),确定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帮扶路径。尤其是,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在接待学历层次较高的高校毕业生时,往往会顺从服务对象提出的择业意愿,直接入企业采集岗位,提供简历、面试等一系列的指导推介服务,如,应届高校毕业生提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部分就业服务人员容易随之避开推荐“专业对口”岗位......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感觉服务对象“不着急”、“不配合”、“不真诚”,或直接将服务对象诊断为“无任何相关技能、相关经历和经验”的“老大难”。

3. “开放式”提问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回忆或还原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个场景,有利于服务对象找到放松的状态,有利于职业指导人员捕捉真实有效的信息,辅助决策。尤其是面对本案中“有一定防御或戒备心理”的服务对象小马,在遇到无法直接正面回答“破选型”问题或存在尴尬交流场景时,建议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法。并在服务对象回答“开放式”问题过程中,捕捉与个体和职业信息有关的切入点,实施有针对性地职业测评,二者互补,探寻更专业、更全面、更务实的指导建议。

4. 专家导师协同“出诊”提供就业训练。日常预约接待的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心理多为“自卑”或“过度自信”。其中,对自己、对职业,对内外部环境信息掌握不完全、不充分是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积极的心理调适,多列举成功案例,情景模拟应聘环境和应聘问答,可以帮助服务对象缓解心理压力,培树积极的求职心态,提高成功率。同时,通过专家会诊,由“主治医师”诊断(第一接诊人员),多个专家依据自身擅长领域协同“出诊”,提高了职业指导的广度、深度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5. “跟踪回访”环节非常重要。跟踪回访贯穿了“全链条”职业指导的始末。从回访的周期和频次来看,建议先紧后松。预约成功后的回访、首次约见后的回访、面试后的回访,见习一周后的回访,上岗一月后的回访……给服务对象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同时,不断提高指导的针对性。从回访的对象来看,建议开展“双向”回访。服务对象和用人单位的回访都很重要,有时用人单位的跟踪回访更为重要,不可小视。通过回访,体现服务专业性,增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从回访的内容看,建议“应享尽享”,善始善终。从对服务对象开展简单的“作业布置”回访,到应试准备、面试反馈,到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宣传、补贴申领等,体现了多元化、精细化的指导及供求双赢互惠的服务理念。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