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01.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98.5%;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困难群体纳入基本医保覆盖率达100%;2020年起,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全市55.8万城乡居民纳入“两病”管理,享受待遇51.9万人次……
医保发展的一串串亮眼数字,绘成不断上扬的民生“幸福曲线”。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医疗保障服务,持续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老百姓的医保获得感不断提升。
【现场直击】
提起心脏支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动辄上万元的费用,不过这已成为过去。今年1月1日起,得益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采),原本每枚14400元的心脏支架费用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达93%。
今年1月11日,63岁的张大爷突感胸闷不适,来到市一院就诊,被查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其紧急进行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使用的一枚心脏支架仅几百元,比国采前便宜了1万多元。“好!确实是好事!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张大爷一连说了两个“好”。
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严定保介绍,长期以来,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是导致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江苏省从2019年10月1日起已经实行过一轮降价,原价每枚14400元的心脏支架平均降幅51.01%,这次又降至700元左右。为确保心脏支架降价尽快惠及百姓,从2020年9月开始,市医保局组织全市9家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谈判。据统计,9家医疗机构年预计采购国采支架2603枚,年可节省医疗费用逾2000万元。“这对百姓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严定保说。
如果说心脏支架降价只是解了小部分人的燃眉之急,那么将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进行报销,则惠及更多人群。近70岁的马爱平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长期服药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2020年,马爱平在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了“两病”认定手续,两年来用药共花费1768.64元,其中医保报销884.32元,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副处长赵德新表示,“两病”政策主要针对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患有轻症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的人员,这两种疾病是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病,涉及人群范围大,极易引起并发症。市医保局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推进“两病”人群门诊用药保障,高效推动“两病”政策待遇落实,让参保人群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幸福链接】
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为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增进民生福祉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医保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全力推进淮安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推进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在淮落地。对医疗机构耗材使用进行实时监管,对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情况实行通报,国家集采的支架产品以及省采数百个品种规格药品和医用耗材于今年陆续落地执行,预计可为淮安百姓节约医疗费用近9000万元,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刚性约束。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上采购,做到阳光操作、全程留痕、全程监管,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支付全流程的精准、实时、闭环监控管理。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调整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知识劳务价值的医疗项目价格,涉及儿科、麻醉类、心脏电生理冠脉介入等项目,一方面压降医用耗材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逐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结构,净化医疗购销生态。
自成立以来,市医保局共组织淮安市医疗机构参加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1次、国家药品集中谈判4轮、省医用耗材集采4轮、省药品集采1轮、跨区域联盟采购2次,共为淮安节约医疗费用近5亿元。特别是在抗癌药、慢病药降费保供上效果突出,在国采第一、二轮产品中慢性病用药品种丰富,数个品种价格降幅在90%以上,有些病种日平均用药在0.5元以下,极大减轻群众负担。
2020年、2021年,淮安市连续两年将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市医保局及时出台政策文件、完善信息系统、制定经办规程、强化宣传引导,全力推进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
出台淮安市城乡居民保险“两病”实施细则及经办规程,梳理并确定“两病”用药指南,在制度上予以明确及规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健全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县区积极性和参与度,对各辖区内“两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统筹指导;加强工作指导,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开展上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待遇。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全面提升“两病”政策知晓率,提高“两病”政策普及率。今年1月至7月,全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医保基金共支出2560万元。
【记者手记】
药品价格降幅这么大,得益于近年来医保工作聚焦“看病贵”,向医药招采改革领域“最难啃的骨头”开刀,全力抓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成果落地。不管是药品降价,还是让医保普惠政策全面惠及更广大群众,都让实实在在的实惠落到了老百姓身上。
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李蓉 徐天魁 通讯员 马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