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推进就业扶贫纪实

2019.03.15
年来,大余县充分发挥就业创业的引领扶持作用,以“帮扶就业、鼓励创业”为服务宗旨,着力在信息推送、技能培训、产业基地、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业快递”精准推送 在近期的就业招聘大会上,大余县河洞乡河洞村贫困户李显锋收到了自己的“就业快递”,他被推荐到该乡权胜机制竹炭加工厂上班。如今,每月收入1500余元的他对生活充满希望。

近年来,大余县充分发挥就业创业的引领扶持作用,以“帮扶就业、鼓励创业”为服务宗旨,着力在信息推送、技能培训、产业基地、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就业快递”精准推送

在近期的就业招聘大会上,大余县河洞乡河洞村贫困户李显锋收到了自己的“就业快递”,他被推荐到该乡权胜机制竹炭加工厂上班。如今,每月收入1500余元的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近年来,该县围绕就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着力探索就业帮扶新途径,推行“就业快递”新模式,精准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该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工业园区90多个企业调查摸底,了解需求,收集招工简章和用工信息800余份。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队员上门“揽件”,对贫困劳动力人员调查摸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贫困劳动力实名登记,做到人员底数明、技能特长明、就业愿望明。该县打造“互联网+就业”模式,建成线上线下就业创业平台,结对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就业需求“分拣”岗位信息,帮扶人员及时“派单”,协助贫困户实现就业。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3000多条,帮助500余名贫困劳动力找到就业岗位。

如何实现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与技能提升相统一?该县摸清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意愿,收集汇总各项目单位的培训项目和培训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种贫困劳动力实施了分类培训:对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学员,开展月嫂、保洁等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小、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开展计算机、电工、钳工等培训;对有学历和一定阅历,且有创业意识的学员,开展创业培训。同时,依据贫困户自身状况,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个性化培训和服务。培训后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贷款、失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私人定制”和精准“配货”,不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帮助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该县已培训各类贫困劳动力5600余人,帮助大批贫困人口掌握脱贫的“看家本领”。

“车间基地”保障兜底

“现在工作稳定了,农忙时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农闲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家里负担小了,以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日前,在该县新城镇京州村的扶贫车间里,60多岁的贫困户刘五香正在忙着加工编织仿藤椅子。同在车间里的工人,大多是来自本村的扶贫对象。

扶贫车间是实现就业的有力保障。该县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的作用,引导镇街、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适合居家分散的手工产品加工业务的扶贫车间,把扶贫车间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根据不同的经济实体生产和加工规模,全县开发了厂房式、居家式和合作社式扶贫车间,目前已在该县建立122个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00多人,月人均工资可达1200余元。

作为扶贫车间的有力补充,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该县创新就业扶贫载体,打造“20分钟就业圈”,把培育“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基地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板鸭、养蜂、脐橙、毛竹、油茶和蔬菜等农业扶贫产业。每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扶贫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扶贫产业基地或龙头企业,支持引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带动10名以上的周边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或家庭经营收入,与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入股协议、返租倒包协议书,每年给予建设补助3万元至10万元,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解决了养懒汉问题。依托各乡镇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全县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平均10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处基地可供贫困劳动者选择就业。目前,全县已设立63家“一村一品”扶贫就业基地,带动1200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针对农村贫困群众文化低、年龄大、就业难等实际情况,大余县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旅游创建等工作,在全县开发托老看护、保洁保绿、治安巡逻、乡村道路维护、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已安排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交通补贴”锦上添花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免费为我们举办技能培训,又推荐我在广东南雄就业,还为我们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对我们太好了。”近日,领取了500元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的河洞乡河洞村贫困户刘元娥激动地说,“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为扎实有效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积极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18年以来,大余县人社部门把落实交通补贴政策作为鼓励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该县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播放、乡村宣传栏、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和送就业招聘大会活动等多种方式宣传,扩大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大余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申请工作的通知》,简化了补贴申报程序,对在外省务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本省跨县内务工及县工业园区务工的每人每年补助300元。同时,各乡镇安排扶贫专干负责此项补助的审核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强化职责分工,提升办事效率,允许第一书记或帮扶干部代为申请,灵活解决贫困劳动力“来回跑”的问题,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愿望。目前全县已为4450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助191.56万元。(赖作明)

  • 扶贫
  • 贫困
  • 劳动力
  • 培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