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绘新生活——东西部扶贫协作迎来 “丰收季”

2018.12.05
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 一批 “贵客” 在绵延的山坡上扎下了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农民党员们捐赠的首批100万株白茶新苗顺利种下,成了大山里农民们新的致富希望。 “‘浙江亲人’ 不仅给我们捐茶苗, 教我们种茶技术, 还帮我们打造茶深加工产业链, 挖掘观光旅游潜力,让我们的对口帮扶又提升了一个层级。”沙州镇镇长白培力说。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

初冬的暖阳下, 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 一批 “贵客” 在绵延的山坡上扎下了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农民党员们捐赠的首批100万株白茶新苗顺利种下,成了大山里农民们新的致富希望。

“‘浙江亲人’ 不仅给我们捐茶苗, 教我们种茶技术, 还帮我们打造茶深加工产业链, 挖掘观光旅游潜力,让我们的对口帮扶又提升了一个层级。”沙州镇镇长白培力说。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 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 深度协作, 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 让共同富裕的 “新苗” 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种下产业转移的 “致富新苗”

2017年底,一份名为 《承接东南沿海毛绒玩具产业转移打造安康新兴支柱产业》 的报告递交给了陕西省安康市政府, 这是江苏省常州市驻安康市工作组为安康市栽下的 “致富新苗”。

“产业转移安康,既可以为东部地区 ‘腾笼换鸟’,又可以增强安康的 ‘造血’ 功能, 促进错位发展, 实现互利双赢。”安康市相关负责人说。

不到一年的时间, 全国近150家毛绒玩具企业前来安康考察,并建成投产毛绒玩具社区工厂32家,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 贫困户程爱民的生活也因此有了转机。因为右腿残疾,他曾缺少生活的信心,但现在镇里建起了社区毛绒玩具厂, 他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缝纫机工的工作,每个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

因扶贫协作、产业转移而受惠的不仅仅是安康市,也不仅仅是程爱民。 在西部不少地区, 产业转移后的项目都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新苗”。

结下精准帮扶的 “累累硕果”

从简单的 “赠予” 到通过深度交流实现 “精准帮扶”,如今已经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趋势。

在对口帮扶四川省广元市的22年里,浙江省已经累计安排了90亿元资金, 派遣各类专业人才4500多人次帮扶青川县,培养各类本土人才2万余人。同样,截至2018年10月, 因苏陕合作, 两地干部人才互访达2400多批次2.3万多人。

人员的互动, 换来的是多层次的深度交流。 近年来, 苏陕两省不断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教育和卫生领域成为交流的重点。 双方组织教育系统师资交流培训超1万人次, 结对学校 (幼儿园) 达381所; 江苏省35所三级医院与陕西省35所县市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部分协作地区还建立了就业相关的合作关系, 组织落后地区的群众外出务工。 在陕西省城固县, 通过与江苏省南通市共同举办的4次招聘会, 已有600多人达成用工意向, 累计向南通市输送贫困劳动力130人。

2017年, 浙江省携手青川县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6场,49家企业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711名贫困群众在青川浙商企业实现就近就业。

构筑互惠共赢的 “希望图景”

“选择在陕西省汉中市建厂,企业也因此受益,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不断升高, 生存压力很大,厂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已将工厂向陕南地区转移的福建商人谢进财说。

东西协作,不仅仅是帮扶,也越来越多表现为共同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市场相对饱和,在东部发达地区面临发展转型升级考验时,广阔的西部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秦巴山区为例, 近年来通过移民搬迁工程, 秦巴山区实现了人口聚集, 创造出人口红利, 正好满足了东南沿海企业的用工需求。 而这些带着思路, 带着技术的外来企业,也在帮助当地的优势资源对接市场,焕发新生。

据了解, 在陕西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推进对口扶贫协作期间,两省签署能源战略合作协议,有关部门、单位签署13个专项协议和32个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商定将 《陕电送苏框架协议》 中陕电送苏落地电量增加至每年15亿千瓦时,共同推进 “陕煤入苏”工作。

在两省深度合作的32个项目合作协议中,既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也有新型建筑材料、 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工业项目, 还有园区开发、 文旅景观、 农村电商体系等平台项目, 力图实现两省的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薛天 罗争光 萧永航)

  • 协作
  • 扶贫
  • 西部
  • 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