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新疆就业工作掠影

2018.11.20
业稳定,则国家稳定。 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说,就业既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石。千方百计促就业,在新疆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安排中,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 充满活力的就业生态 “哐哐,哐哐……”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托万买里村的三晋源土布文化有限公司卫星工厂里,每天都会传出木质织布机极富节奏感的声音。 27岁的村民阿尼古丽·阿木克坐在织布机前,双脚在踏板上上下翻飞,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一块多彩的布料逐渐成形。

就业稳定,则国家稳定。

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说,就业既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石。千方百计促就业,在新疆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安排中,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

充满活力的就业生态

“哐哐,哐哐……”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托万买里村的三晋源土布文化有限公司卫星工厂里,每天都会传出木质织布机极富节奏感的声音。

27岁的村民阿尼古丽·阿木克坐在织布机前,双脚在踏板上上下翻飞,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一块多彩的布料逐渐成形。

因为要在家带孩子,阿尼古丽没法出去打工,恰好2016年6月,阿图什市三晋源土布文化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招聘员工,阿尼古丽赶紧报名入职。一转眼,她在家门口上班已经两年多。如今,她的月收入达到3000元。

“就近就业,也不耽误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还有工资拿,我和家人都开心得很。”阿尼古丽说。

在新疆,和阿尼古丽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家庭妇女还有很多。她们能够实现不离家就有收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自治区人社厅大力实施的就业惠民工程。

作为一个综合配套工程,就业惠民工程包括了就业政策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推行像三晋源土布文化公司这样的“卫星工厂”“民生坊”吸纳就业,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支持农业经济组织发展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工业)园区稳定就业,鼓励发展小微企业自主创业,一个立体、多维、充满生机活力的就业生态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构建转移就业新空间

能够转移就业的积极转出去,不能转移就业的想方设法拓展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新空间。

2017年4月,自治区实施南疆四地州三年十万人就业计划。作为第一批受益人,英吉沙县萨罕乡伊坝阔力村的麦日古丽和丈夫成了产业工人。

“去年,我们离家的时候还有3万元钱欠账,当时我们就说,一年之内要把账还掉。”麦日古丽自豪地说,“今年4月,我们不仅还完了账,家里的银行卡上还有了存款。我们一家彻底脱贫了。”

现在,麦日古丽和丈夫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7000多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新疆累计有组织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8.2万人,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7.5万人,稳定就业率近92%。

搭建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

“10年前,我拿着大学毕业证到了人社部门,申请到针对大学生创业的10万元3年无息贷款,我用这笔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瑜伽馆。”10月16日,在昌吉市靖瑜伽健身生活馆,创始人翟靖妤说起创业初始人社部门的扶持,仍然很感慨。

“现在昌吉的创业环境特别适合创业,创业孵化平台多,团队创业氛围和政策支持力度都特别大,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中来。”翟靖妤说。

像翟靖妤这样的个人创业者有施展抱负的空间,合伙创业者同样也有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搭建的非常给力的平台。

“到乐活创业小镇创业的文创类创业者,我们给出的优惠政策是零租金,装修补贴最高5000元,另外还提供每月每店1000元创业扶持补贴。”10月16日,在昌吉市乐活创业小镇,小镇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入驻小镇的创业者都能够享受到哪些扶持政策。

昌吉州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乐活创业小镇采用创业项目合伙人运营模式,公司向创业合伙人提供场地、市场和宣传资源,人社部门针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房租、水电暖补贴,并给予创业合伙人创业辅导、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截至今年9月底,新疆新增创业7.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6.67%;带动就业15.6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4.33%。创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新的增长方式。(王永 刘文涛)

1

▲今年,沙雅县对全县200余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开展“订单式”缝纫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增收脱贫。图为6月25日,沙雅县农牧民技能培训基地的学员在认真学习缝纫技术。(王玉堂 摄)

2

▲今年以来,库车县通过就地就近、疆内和有组织转移到内地等方式,共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600人(次),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图为8月4日,库车县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的18名青年踏上了赴河南濮阳濮源食业有限公司务工之路。(尼亚孜·热合曼 摄


  • 公共就业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