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住在湖南省炎陵县船形乡新生村的村民,除了辛辛苦苦讨生活,几乎没有人过多留意自己的村名——新生。
新生村距县城37公里,四周大山环绕。全村559户、1644人,耕地不足800亩,2.8万亩林地中有一半是“不能动”的生态公益林。油茶林倒是有2000亩,但已严重退化。因此,外出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村里74户贫困户甚至连务工能力都没有。
难道新生村就真的没有“新生”的希望了吗?直到2015年4月,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帮扶工作队进村后,这个问题才有了答案。
与新生村因扶贫结缘的省知识产权局,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天起,就下定了该村不脱贫绝不撤退的决心。帮扶工作队前后10多次到村里考察调研。
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局抽调一名干部固定驻村,并硬性规定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轮流进村帮扶,每人驻村10天至半个月。
3年来,全局所有年轻干部都驻村锻炼过。为了新生村,每个人都贡献了一份力。
为挽救2000亩退化油茶林,帮扶工作队邀请湖南省林科大、省植物园、省林科院专家进村,向贫困户现场传授油茶“保果素”专利技术,讲解示范油茶高枝嫁接换冠方法,并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和贫困户代表到浏阳市现场学习油茶种植技术。
帮扶工作队队长李里介绍,低产油茶改造“保果素”技术,能帮助老油茶树提高产量50%以上。目前,全村退化地油茶林获得新生。看到希望的村民李曼良牵头成立油茶培植合作社,已吸收2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包括5户贫困户。
同样利用专利技术,村里在原白茶基地旁开垦80亩荒地,种植了湖南省茶研所培育的优良品种———“黄金1号”。这种茶树存活率高、种植简单,收益可观。有了它,新生村长期稳定脱贫更有保障。
油茶开路,茶叶跟进,新生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3年来,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成立3家产业合作社和1家公司,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50万元,建成68亩茶叶示范基地、60亩紫薯综合种植基地和1座80千瓦光伏电站……
以“专利扶贫”为核心的产业扶贫,在新生村结出了硕果。2017年底,新生村已实现全村脱贫摘帽。(周怀立 李蓉 仙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