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江西省大余县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实施就业援助帮扶就业、开展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依托产业发展扩大就业、鼓励能人创业带动就业为主要工作措施,推动充分就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
目前,该县已开办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及技能培训77期,培训贫困户172人;招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9800余份,就业创业知识读本4800份,参加应聘人数5700余人,达成意向人数12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229人;在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中,11个乡镇开发了绿化保洁、山林防护、治安巡逻、农家书屋等公益性岗位,安排了224名贫困劳动力上岗;全县83个就业扶贫车间已覆盖所有乡镇,车间安置就业2002人,其中贫困人口765人。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搭建平台,确保“精准就业”。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招工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工业园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保所、工业园区LED电子屏幕、乡、村招工宣传栏等平台及时发布园区企业及县外企业招工动态;在各圩镇、行政村设立固定的招工信息宣传栏,常态化进行招工宣传,使企业招工信息与在家贫困户实现信息互通。同时大力宣传、落实就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2月15日举办的全县春季就业招聘大会中,落实了生产操作工、电车工、针织工、绿化工、服务员、保安员等100多种5000个工作岗位,供求职者选择。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法规咨询,由人社部门为每个求职者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就业指导、技能鉴定、劳动监察等一系列全程咨询服务。经过后期统计,全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012人,主要去向为广东、福建等省份,县工业园务工286人,本乡镇内务工1568人,都已建好动态管理台账。由于贫困户劳动技能普遍偏低,故主要从事杂工、车间流水线等技术含量较低工种,他们务工收入大多在1500-2000元左右。
二、强化培训,确保“精准发力”。培训计划精准。围绕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因户施策,分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扶贫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全覆盖。培训对象精准。根据各乡镇贫困劳动力精准扶贫情况摸底表,按照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愿望,按培训项目分类登记造册,培训对象落实到人,做到底子清、数据准、培训精准,确保各类培训有序稳步推进。培训内容精准。根据贫困户家庭发展现状,确定了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按照培训流程开展培训,让每个环节都有培训内容,通过系列化培训,让贫困户劳动力切实掌握一门技能,实现技能扶贫。培训方法精准。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能人说教等形式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全流程、全课时参加培训,做到每个培训项目和各培训流程的学员、时间、内容、地点、课时、师资六到位。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三、扶持创业,确保“精准施策”。该县开设了“就业扶贫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放宽贷款条件,提升贷款额度10万元以内,用于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和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的联动机制,简化放贷程序,实行限时办结制。把创业贷款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参加培训、推选项目、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在创业贷款工作中,我们为带动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的创业人员增加了贷款额度,每带动一人增加5万元。发放23笔贷款,其中23笔共计635万元创业贷款带动贫困人员,72人,3笔65万元直接扶持贫困户创业。
四、扶贫车间,确保“精准帮扶”。依托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的作用,引导镇街、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适合居家分散的手工产品加工业务的“扶贫车间”。按照先行试点,全面带动思路,2016年2月率先在新城镇南丰村创办了新建五金仿藤家具厂,依托仿藤厂这种扶贫车间模式,目前在全县共计建立了83个扶贫车间,且大部分都与帮扶单位签订了房租和水电合同。扶贫车间共计带动就业2002人,其中贫困户765人,月人均工资可达到1200元。该县把就业培训课堂也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农村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就业帮扶,使扶贫对象掌握一技之长。扶贫车间将机械的“输血”转变成自我“造血”,将“等靠要”转变为自己要,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现在扶贫车间的周边农村地区,村民一有机会去扶贫车间学习一门挣钱的新手艺。达到“麻将手转变为编织手,吃饭厅转变为工作间,懒散户转变为勤劳户,等靠要转变为自己创”。同时继续鼓励能人带头开展创业扶贫,扩大带动效应。大力鼓励和扶持能人通过创业带领贫困人员就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贴息小额贷款,协助企业老板办理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今年已拨付扶贫车间岗位补贴资金23.94万元,县财政统筹安排的扶贫车间补助资金110万元已全部拨付至各乡镇。2017年8月4日在上犹县举行的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该县就业扶贫车间的经验介绍做了典型发言。
五、一村一品,确保“精准脱贫”。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该县创新就业扶贫载体,打造 “20分钟就业圈”,把培育“一村一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围绕“一村一品”建设扶贫就业基地,依托各乡镇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平均10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处基地可供贫困劳动者选择就业。
在“一村一品”实施过程中,该县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在培植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探索产业扶贫途径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了板鸭、养蜂、脐橙、毛竹、油茶和蔬菜等农业扶贫产业,每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扶贫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扶贫产业基地或龙头企业,支持引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带动10名以上的周边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或家庭经营收入;与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入股协议、返租倒包协议书,每年给予建设补助3至10万元,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解决了养懒汉问题。目前,该县已在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设立了63家“一村一品”,带动1150位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江西省大余县劳动就业局 赖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