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就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2018.01.09
2017年广安区人社局聚焦“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作目标,围绕“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17年广安区人社局聚焦“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作目标,围绕“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明确目标,动态管理。制定了《广安区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细化出台了《广安区关于2017年就业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出台了就业扶贫培训、就业、宣传方面的文件,就业扶贫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坚持将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作为整个就业扶贫的基础,建好“一库五名单”台帐,摸清本地劳动年龄段内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夯实就业扶贫工作基础。

二、组织保障,资金倾斜。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区委区政府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为统筹推进就业扶贫提供了坚强保障。区人社局成立就业扶贫领导小组,对就业扶贫工作明确目标、倒排工期。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签订“消除零就业贫困家庭”承诺书,以过硬举措保证目标实现。为确保就业扶贫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投入400余万元,保证了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就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完善“村、乡、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多次召开乡镇分管领导、就业和劳动保障中心负责人和劳保协理员参加就业扶贫业务培训班,编印了《广安区就业扶贫工作手册》,作为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解决了乡镇就业扶贫工作开展难的问题。在全区26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配备劳保协理员,专门从事就业扶贫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足不出村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三、培训引导,提升技能。紧紧围绕产业特色和用工需求,按照“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为扶贫对象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前期入户走访、准确掌握其需求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整合培训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培训。2017年组织了2198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及创业能力,同时,加强与产业企业对接,建立就业扶贫培训基地,力争80%的参训学员都能成功就业或创业,实现脱贫目标。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33人,采取联合办学方式开设“扶贫专班”,进行营业员专业的培训,并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就业。

四、转移就业,兜底安置。坚持把农贫家庭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积极巩固和深化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合作,搭建信息对接平台,精准对接劳务需求,通过转移就业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增加稳定收入。2017年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127人。针对特别困难家庭与零就业家庭,按照贫困劳动力实名数据需求,按需设岗、以岗定员、总量控制,重点在村级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实行全日制工作、半工半农或劳务承包等工作方式,对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全区现已开发贫困村村级公益性岗位1270个,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实行按月打卡直发。目前,村级公益性岗位695名贫困群众在岗。全年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281.52万元。

五、活动引领,示范带动。通过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为农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输出。鼓励和引导本地园区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奖补政策,鼓励更多能人返乡创业。2017年,开展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33场次,30余户企业提供880个岗位,现场达成意向协议550人,签订用工合同65人。组织企业创新开展“就业扶贫赶场日”活动,推动招聘下乡、送岗入户,实现获取招聘信息不出村、人岗对接不出镇,2017年开展送岗位入村入户活动30次。(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社局 兰建兵 杨远全)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