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武功:多点发力 奏出就业扶贫交响曲——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2017.12.21
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资源小县。面对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如何推进全县2985名就业竞争力不高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这是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的最好考验。今年以来,县人社局主动发挥全县就业扶贫工作的牵头作用,按照“政策宣传参与、技能培训促进、各类基地带动、开发公岗兜底”的原则,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各项工作,奏出了“就业脱贫、服务民生”的交响曲。

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资源小县。面对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如何推进全县2985名就业竞争力不高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这是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的最好考验。今年以来,县人社局主动发挥全县就业扶贫工作的牵头作用,按照“政策宣传参与、技能培训促进、各类基地带动、开发公岗兜底”的原则,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各项工作,奏出了“就业脱贫、服务民生”的交响曲。

吹亮政策宣传“号”

就业扶贫工作要有成效,离不开社会群众的政策知晓和广泛参与。为此,武功县人社局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续地吹亮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号角。设点集中宣传。在脱贫攻坚十个一批政策宣传、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会、“武功县第四个扶贫日现场宣传”等大型宣传活动中,在县城中心广场专门设立了就业扶贫政策宣传点,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政策,并接受群众咨询。进村入户宣传。组织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和乡镇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逐户发放《武功县就业扶贫工作政策宣传》《武功县就业扶贫补贴政策》《武功县就业扶贫工作流程图》等资料,面对面向贫困户讲解就业创业特别是免费培训、创业贷款、享受生活和交通补贴等就业扶贫优惠政策及申办流程,让贫困群众全面知晓各类就业扶贫政策,并自觉投身到扶贫行动中来。借助媒介宣传。通过电视、LDE电子屏、手机短信、固定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求职常识、用工岗位、培训信息和相关就业政策,特别是利用微武功进行了深入宣传,提高了群众政策的知晓率。拉网巡回宣传。专门组装了就业政策宣传车,按照时间安排,每天深入一个乡镇,在辖区内各自然村特别是重点贫困村进行巡回宣传,实现了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全县各个乡镇村组全覆盖。宣传内容突出贫困劳动力及参与扶贫企业单位享受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张贴政策宣传。在全县各行政村村委会及村子显要处张贴《武功县就业扶贫政策热点问题解答》,让基层干部群众就近就地了解掌握就业扶贫各类政策,增强了扶贫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群众对就业扶贫政策知晓率,提高了落实就业扶贫政策的准确率。

弹准技能培训“弦”

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自身技能短缺,缺乏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武功县人社局着重在培训的“准”字上下功夫,坚持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地域产业发展相结合,指导协调县就业训练中心和县科技龙、馨绣、红太阳、建源等5所定点培训学校,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主动在个培训机构增设了种养殖培训专业。在大庄、南仁、河道等猕猴桃种植基地开展猕猴桃技术培训;在贞元桃宋村等开展苹果栽植管理培训;分别在游凤镇贫困村岸底村、高庙村举办花椒、瓜蒌种植等培训。今年全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34人,为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就近转移就业园提供了条件。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县城周边贫困家庭妇女等人群,县科技龙学校及时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今年培训贫困家庭妇女129人,目前已在西安、咸阳、杨凌等城市从事家政服务业妇女有28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结合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紧跟“智慧乡村”和“村淘”工程建设步伐,及时组织有电商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参加电商培训。今年共培训贫困劳动力204人。开展刺绣布艺培训。县馨绣培训学校将馨绣基地周边的游风、苏坊、武功镇等作为培训重点,积极引导组织农村贫困妇女参加刺绣培训,以便培训后在基地稳定就业。县红太阳学校针对40岁以上离家不易的边远农村妇女,积极组织开展戏服制作的手工布艺培训。今年,刺绣和手工布艺培训贫困家庭妇女 1100人,通过在基地上班实现就业40多人,在家里零散作业850多人。

打响公岗利用“板”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设立的临时性工作。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省市专门推出了公益特岗和公益专岗优惠政策,用于扶持就业素质弱、竞争能力低、就业难度大的贫困劳动力。为了落实好这些政策,武功县人社局坚持岗位开发利用对象和使用原则,通过摸底调查、需求衔接、专场招聘、督查落实等措施,确保公岗开发利用工作真正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开发利用坚持“四个到位”。在开发利用公益专岗、特岗工作中,坚持做到政策宣传到位、选拔程序到位、公示监督到位、补贴落实到位等举措,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有力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途径。公益特岗坚持“三无”人员。在全县77个重点贫困村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131个。目前,安置的贫困劳动力已全部上岗到位,每人每月可享受600元的岗位补贴,为早日脱贫提供了保障。公益专岗坚持“一条龙”服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收集全县现有编制外服务型、辅助性岗位,结合实际,开发公益专岗100个。及时专门举办公益专岗现场招聘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对协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核实,有力维护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目前已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112人公益专岗任务。这部分贫困劳动力有了稳定的就业,收入相对稳定,显著增强了“造血”功能,也让贫困群众对就业扶贫有了获得感。唱好示范带动“腔”

为了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路径,积极发挥县内企业(合作社)、工厂服务社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积极性,武功县人社局按照“低门槛、多样性”原则,大张旗鼓地开展县级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的创建活动。通过培育设立县级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落实奖补性补贴等政策,显著调动了扶贫基地及社区工厂带动就业的积极性。设立县级扶贫基地。发布扶贫基地招募公告,宣传引导社会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与;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对申请企业与合作社进行现场考察评估,最终确定武功县海鋈皇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金红纸业等24个为“武功县就业扶贫基地”。目前,这些扶贫基地已吸纳贫困劳动力152人,成为拉动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新引擎。设立妇女扶贫基地。县人社局携手游凤镇馨绣刺绣扶贫基地,发挥优势,精准扶贫,采取“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扎实开展以贫困残疾人和妇女为重点对象的脱贫助力行动。通过落实技能培训、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贫困劳动力培训交通和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带动基地周边农村妇女就业脱贫。目前,在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18人,吸纳贫困家庭妇女就业26人,帮助基地周边更多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支持了武功地方经济发展。设立残疾人扶贫社区工厂。武功县人社局注重就业扶贫政策的落实,积极开辟就业扶贫新领域,经过对普集街社区普西村残疾人贫困户吴娜娜创办的武功县壹诺手工艺包装编织厂考察评估,将其设立为武功县残疾人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并给予就业扶贫优惠政策,推动包装编织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吸纳更多困难群众就业脱贫。目前,“壹诺草编”年销售额近百万元,吸纳妇女就业63人,其中有残疾人15人,有贫困户3家。

奏出扶贫和谐“调”

就业扶贫是个系统工程,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武功县人社局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在扶持就业过程中,用情、用心、用力,切身感受到就业脱贫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全县建档立卡2985名贫困劳动力中,目前已实现转移就业2035人,其中今年新增转移就业659人。技能培训范围越来越广。今年,全县贫困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果树栽培、手工刺绣及布艺等培训160人,参加创业培训 35人。培训范围波及到全县各镇办(社区),24个重点脱贫村贫困群众基本上都参加了培训。补贴发放数越来越大。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就业扶贫优惠政策,及时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培训交通和伙食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等。今年,已向89名参训贫困劳动力发放培训和生活交通补贴4.45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2.2万元,向4名创业成功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2000元。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