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出租屋管理、消防安全、公民意识、依法维权意识课程培训……近日,天河区正式启动“农转居”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全区有“农转居”人员的17条街全面展开,订单式开班、家门口办学的模式颇受欢迎。日前从天河区人社局获悉,截至7月上旬,累计开班32期,培训1720人次。学员学费及培训机构教学费用全部由财政保障,不为村民和培训机构增加负担。
已开设11种专业特色技能培训
城市化进程造就了“洗脚上田”的“农转居”人员,从“耕田”到“耕屋”的转变,让很多“农转居”家庭享受了城镇化建设的红利。据统计,天河区现有“农转居”人员76247人,其中未就业的约7000人,由于“农转居”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部分人员因长期失业丧失了就业信心和从业能力,难以融入社会。
近日,天河区“农转居”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计划拟用3年时间(2016—2018年),按城市中轴线、东北部和东南部街道的顺序,分类分批对区内有就业能力及培训意愿的“农转居”劳动力进行培训,促进辖区内7000名“农转居”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参加“农转居”培训的学员在通过培训后,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学员学费及培训机构教学费用全部由财政保障,不为村民和培训机构增加负担。
天河区人社局副局长杨红梅介绍,培训活动首站在猎德街开展后,天河区“农转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继在全区有“农转居”人员的17条街全面展开。截至7月上旬,已累计开班32期,共涉及职业指导培训、创业指导培训和保健按摩师、育婴师、电工维修、西式面点师、电子商务、物业管理、保育员、家政服务员、茶艺师11种专业(工种)特色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720人次,其中职业指导培训671人次、创业指导培训30人次、特色技能培训1019人次。
将举办专场招聘会引导扶持就业
“农转居”劳动力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采取“培训机构列单、村民自助点单、街道组织下单”的工作模式,由街道进行前期摸查,掌握“农转居”人员的培训意愿,从区人社局提供的近40家协议培训机构中择优挑选对口培训课程,签约后由机构派导师进驻村里办学。街道或村公司提供办学场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学习。区人社局则对课程进行监督,街、村对教学进行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同时,为居民量身打造家政技能、养老技能、生活乐学、电商创业等特色项目,形成“一街一特色”的办学效果。
接下来,天河区将整合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各街道(社区)就业保障服务中心的空岗资源,为“农转居”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公益性岗位将优先帮扶“农转居”劳动力、举办“促进农转居人员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引导扶持“农转居”劳动力进行创业。(昌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