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在脱贫攻坚中的引导、辅助作用,实现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积极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拓展培训科目,为促进雷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明确培训目标,突出培训重点。开展贫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技能培训工作,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使其尽快转移就业、实现增收,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完善培训基地、设施、台账、档案等硬件、软件条件,提升各项培训管理,形成上下联动、运作优良、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培训重点对象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和精准扶贫对象,重点围绕乡村特色旅游、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电子商务、民族特色手工艺制作及创业等方面,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精确培训内容。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为契机,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等新闻媒体宣传与设立宣传点,同时采取干部入村宣传走访的方式,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政策宣传,调动广大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调查摸底,深入农民家中调查了解城乡劳动力培训需求、就业愿望、培训意愿,分门别类做好统计,形成初步就业培训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根据贫困对象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分类实施相关技能培训,优先提供GYB(产生你的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一批,就业创业脱贫一批。
三是强化观念引导,注重实践引领。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核心,重点对农村劳动者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就业创业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引导,纠正错误、落后的就业观念,创新培训方式,因地制宜围绕雷山特色产业发展形势,采取集中辅导、现场指导操作、以岗代训等形式,将培训课堂搬到村头,进入农家,组织农民就地培训,让农民生产、学习两不误,全面提升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该县就业、扶贫、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场次,2000多人受益,发布用工信息3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开展就业创业宣传活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了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