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打造“一村一品”提升培训质量

2016.06.13

导读:培训对于就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些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其政策不可谓不完善,程序不可谓不健全,甚至认定机构专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但农民工就是不愿意前去参加培训。为什么?一言以蔽之,不接地气!固原市原州区把培训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把培训与乡村特点紧密结合,把培训与农民实际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培训的就业导向,紧紧盯着培训的就业效果,甚至将培训送到农民的村头门口、田间地头,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随时参加免费培训,培训后绝大多数人可以找到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民工的培训难题。

2013年以来,固原市原州区借助世界银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子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出“一村一品”培训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工转移就业质量的提升。

一、适应市场需要创新培训模式

依托世行项目及时制定“原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村一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场需要改革、创新培训模式。

一方面,实行“三个结合”,实现培训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即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培训;培训与用工单位需求相结合,企业出“菜单”,培训基地接订单,按岗位需求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培训与配套服务相结合,提供信息发布、培训发证、岗位对接“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一人一期一证一岗一档”的管理模式,即每名农民参加一期技能培训,考取一本职业技能证书,获得一个就业岗位,建立一份个人培训和转移就业档案。

另一方面,实施精细化服务,深化培训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认真调查研究,细分当地就业市场需求,细分老村组、老居民和移民新村新居民不同的就业选择方向,细分回汉村组不同的职业适宜度,按照适合市场需求、适合民族特点、适合资源禀赋、适合个人条件的原则,组织精准的职业培训,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依据乡村特点打造“一村一品”

将世行项目设备先进、种类丰富和批量大的优势与各乡镇、行政村特点相结合,大力培育、打造各行政村的培训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区就业局、开发区和3个村设立5个培训基地,开设木工、电焊、装饰装修和机床加工4个培训工种,开展示范培训;依托黄铎堡毛家台子等3个村发展旅游业和传统清真餐饮业的有利条件,以固定课堂与流动培训车相结合的形式,在农民和移民家门口举办中式烹饪、餐厅服务员培训;在有外出务工传统的开城镇三十里铺等5个村开展瓦工、抹灰工和木工培训;在人员居住集中、女性劳动力多的官厅镇石庄村等4个村开展以家居清洁、照料孕妇、幼儿、老年人等为主的家政服务培训;顺应生态移民学技术、挣高薪、快致富的愿望,在头营镇圆德村开展挖掘机、装载机操作培训;在有吊车运装经营基础的河川乡寨洼村开展吊车等机械操作培训;利用传统优势在头营镇石羊村等2个村开展肉牛养殖培训;在三营镇孙家河等3个村开展蔬菜种植培训。目前,全区共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8个品牌专业村。

三、结合农民实际组织实施培训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村一品”职业培训中,坚持培训内容与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时间与农闲季节相结合、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努力实现实用性、便利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如对农民易学能干又适合乡镇需求的清真餐饮、抹灰工、木工、肉牛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课内容而加大实际操作训练分量,适当压缩常规性普及性内容而充实有当地特色的技术方法,使农民学得快、练得熟、用得上。还把培训与开展“送技能、送服务、送政策”活动相结合,在田间地头组织培训,使参训农民出勤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确保学员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培训合格率、职业技能鉴定率、就业率分别达到95%、85%和90%以上。

四、着眼提升质量加强培训管理

聘用一批资深培训教师,明确培训质量要求,规范教学教程。组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员实际编写培训教案,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讲问结合,教学互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师资管理、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努力达到最优培训效果。同时,加强培训档案管理,把培训环节的材料登记归档,做到学员情况清、教学内容清、考试成绩清、就业方向清,“一村一品”培训始终保持较高质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当前,“一村一品”培训正在深入发展,作用和效果不断扩大。“一村一品”培训适应市场,切合农民实际,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一村一品”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参训农民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高,“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效果明显;“一村一品”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就业稳定性高,其月平均收入较未参训人员多出400~1500元,增长率达33%以上。下一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这一新型培训模式,培育出更多的专业村、更多的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加快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