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县:开通培训“直通车” 拓宽就业“小康路”

2016.05.19

导读:面对未能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村富余留守人员“想就业,缺少信息;想工作,缺少技能;想挣钱,缺少门路……”等诸多困扰,开展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则是促进他们充分就业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魏县按照“因地制宜,筛选项目,利于培训,方便群众”的思路,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培训+企业+技能+就业”路子。魏县通过就业培训“直通车”,打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最后“一公里”通道,将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到社区、企业、农村一线,使更多的留守人员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实现就业增收。

魏县是河北省人口大县,城乡劳动力45万人,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就业26.9万人。留守人员30多万、该地企业招工难、留守劳动力技能水平低成为魏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拦路虎。魏县政府从“以培训学技能,以技能促就业”入手,按照“一不需要学员投资;二不受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三无污染;四不需要担心产品销路;五见效快”的原则,筛选出以手工编织汽车坐垫项目,围绕这个项目大胆尝试,创新培训形式,构建服务体制,建立产销模式,推进全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

一、织就“一张网”,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体制。

成立由县人社局局长牵头的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技能培训;各乡镇(街道办)成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等项工作;各行政村设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员,负责与农民对接培训信息、企业信息、培训内容等。以此,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衔接顺畅、灵敏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由服务网络向农民公布手工编织企业的招工信息,需求产品的数量、质量、样式等要求,并对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技术鉴定等,促成农民就业。同时,认真搞好后续就业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参训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学员稳定就业。

二、开通“直通车”,实行家门口式的就业培训。

人社局将手工编织培训就业“直通车”开到农村一线,让农民在家门口接受培训,通过老师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免费技能鉴定等培训形式,确保参训学员真正掌握手工编织技术。同时,组织专家编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培训——手工编织(汽车座垫)教程》及《农民工培训读本》,免费发放给学员。2013年度,魏县人社局首次利用魏县科瑞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需要大量汽车坐垫手工编织工人的机遇,将就业培训“直通车”开进了县内区位比较偏远的大马村乡东北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技能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为手工编织项目上门培训的大规模开展打开了局面。目前,人社局先后在大磨乡白枣林村、砖井村,沙口集乡漳河村,北皋镇江岗村、沙窝村,南双庙乡尹野马村、河岸上村,边马乡紫岗村等边远乡村组织开展了15期手工编织汽车坐垫培训,培训学员1200多人,免费发放自编教材1200余套、《农民工培训读本》1300余册。

三、铸就防火墙,抓严转移就业培训质量。

首先是扎实做好培训供应商的招投标工作。2014年,魏县以邀请招标方式,确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供应商,并签订了购买培训服务协议书。

其次是健全了培训“三项机制”。制定了《关于各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培训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坚持“谁开办、谁负责、谁受益”原则,各乡镇(街道)社保所根据培训目标任务,采取灵活多样、就地就近、便利培训的方式方法,依托培训机构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目标任务倒逼机制,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每季末召开调度会,及时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是严格管理培训全过程。严格按照培训项目要求,“实”字当头,认真执行公示制度、跟踪监管制度、台账资料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验收制度,认认真真搞好每一期培训,确保每期培训,学员信息实,培训内容实,培训时间实,检查督导实,效果验收实,台账资料实,筑牢了培训“防火墙”。

四、签订“协议书”,抓实转移就业的收入保障。

手工编织项目由企业提供原材料,不需要农民投资,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且无污染、见效快,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为解除农民对产品销路的担忧,魏县人社局首先与公共单位进行协商,要求用工单位必须与培训合格学员签订就业和产品回收协议,学员在家加工产品,公司定期到村里回收产品,现场兑付工资,实现了免费培训、就业、产品回收等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收入有了保障。据了解,参训学员每人每月收入可达到1100余元,每年增加收入1万多元,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保障,村民要求参加培训的热情高涨。

目前,魏县还在积极向社会广泛征集更多更好的技能培训项目,分类、分级、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农民脱贫增收步伐。目前有新增加工布老虎、加工手包、服装缝纫加工等手工制作项目培训,正在逐步推广,已经进行技术培训3期,参训180多人。

两年来,县政府共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243.55万元,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3400余人。目前,魏县经济开发区企业已经吸纳该地务工人员4100余人,且流动性小,就业稳定,实现了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