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告别“浅层体验”,成为连接青年成长与地方发展的“双向纽带”?今年以来,宁国市创新探索“四单模式”,构建“来宁实践、在宁体验、留宁发展”全链条体系,为城市发展培育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
“三方点单”:精准匹配 让实践“对口又对味”
“过去岗位‘一刀切’,现在是按需定制。”宁国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方点单”机制通过高校走访、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收集高校、地方、学生三方需求,实现资源与人才的精准对接。
今年,宁国市围绕“六进”实践开发岗位9200余个,精选和美乡村课题8个、难题课表23个,覆盖智能制造、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校地合作平台,我申请到宁国市人民医院预防医学岗位,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皖南医学院学生马梦雨的感受,正是“精准匹配”的生动写照。
“地方备单”:深化赋能 让体验“升级又提质”
宁国市不仅按需备足实践资源,更推动内容从“浅层体验”向“深度赋能”跨越。通过深化校地合作,与合工大、安徽工程大学等共建学科基地,推出8条“宁好实践”精品线路,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共育等项目。
“我们与多所高校共建就业见习基地、产业学院,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熟悉生产流程,部分优秀者已进入人才储备库。”中鼎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地方备单”显著提升了实践的科技含量与产业契合度,让实践真正成为人才培育的“练兵场”。
“组团接单”:全维保障 让学子“无忧又暖心”
“来宁实践,只需一个背包”——这是宁国市对实践学子的承诺。全市构建“工作+生活”双导师制,落实“吃住行”全保障,推出“文娱游”福利套餐,打造“无忧实践”环境。
“住宿有公寓、吃饭有补贴、出行有班车,还能体验龙窑非遗、参观宣石博物馆,像一场深度融入的‘第二课堂’。”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罗琪惠感慨。此外,宁国还在长三角布局多个实践基地,进一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
“学子验单”:长效衔接 让实践“落地又留才”
实践结束不是服务终点。宁国市创新“实践—就业—生活”直通车机制,通过跟踪问卷、技能培训、家乡行等活动,引导学子留宁发展,今年已有超三成实践学生表示愿考虑在宁就业创业。
“本是来实践两个月,这里的发展氛围和政策支持让我决定留下。”铜陵学院毕业生余焰镕,如今已成为当地企业正式员工。同时,宁国市推出“青年城市友好地图”,组织打卡体验,切实增强青年归属感。
“‘四单模式’是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新生态。”宁国团市委书记李雪表示,希望通过这套机制,让更多青年在实践中长本领、在融入中爱宁国、在奋斗中扎下根。(吴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