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阳县红狮镇通过AI预警系统筑起安全屏障、三级服务体系织密保障网络、三色管理实现精准滴灌,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兜底”向“主动赋能”跃迁。
科技赋能:从“人防人盯”到“智防智控”的安全革命
“上次老伴半夜起夜摔倒,床垫传感器立刻发出警报,医护人员10分钟就赶到家里。”家住咏梧社区的78岁老人胡玉梅感慨道。
针对农村养老“高风险场景多、响应速度慢”的痛点,红狮镇建成“1+6+N”智慧安防体系——即1个镇级智慧养老指挥中心统筹调度,6个高清AI摄像头覆盖养老院公共区域及独居老人住所,N个物联感知设备延伸至厨房、卧室等关键场景。
一方面实现风险预判更精准,AI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实时识别老人跌倒、离床超时等异常行为,监测准确率达92%。今年已成功预警1起老人突发疾病事件。另一方面开创互助养老新模式,创新推出“银龄守护伙伴计划”,组织低龄健康老人(60 - 75岁)与高龄失能老人(80岁以上)结对,每月开展消防逃生、急救技能等情景模拟演练。
数据显示,参与结对老人的应急自救能力提升65%,独居老人孤独感指数下降42%。
系统重构:从“碎片管理”到“整体智治”的数字跃升
红狮镇聚焦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打通民政、卫健、社保等多个业务系统接口,构建“一舱统管”的养老服务综合场景——基层智治平台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镇281名特殊困难老人的基础信息、健康档案、服务需求等200余项数据,形成动态更新的“养老数字孪生图谱”。
依托AI算法实现“感知预警—派单处置—效果评估”全流程自动化,闭环处置效能持续提升。例如,当系统检测到留守老人连续3天未出门,自动触发网格员上门核查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化解潜在风险隐患5起;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服务效能热力图,精准定位助餐、就医等高频需求领域,服务质量可视可感。数据显示,经智能调度后,上门护理服务准时率从78%提升至95%,特殊困难老人月均服务频次增加2.3次。
红狮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导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等“N力量”接入平台,累计提供代购代办、心理疏导等服务超5000小时,同时建立积分激励机制,实现多元主体共参与”。
服务升级:从“统一供给”到“个性定制”的品质突围
按照镇“15分钟养老服务圈”规划,红狮镇构建起立体化服务网络:一级枢纽:镇云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护理、短期托养等专业服务;二级节点:10个村社区日间照料站开设“银发课堂”,解决子女后顾之忧;三级触角:10个村级互助点化身“老年驿站”,由村综合服务专干兼任养老顾问,开展日常探访和需求收集。
在临江村互助点,81岁的留守老人蒲自会刚刚参加完互助点组织的集中免费理发活动,“以前理发要坐半个小时班车去镇上,现在只要给我们的养老顾问一讲,抓紧就给安排上了哩。”她展示着刚刚理好的发型笑着说。
当前,红狮镇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数智赋能温暖守护,奋力书写新时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动注脚。(李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