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邱县新马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成功化解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为二十余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及材料款二十余万元。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邱县扎实开展“执法+调解”融合试点工作、以温情执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快速响应,直面群众急难愁盼
今年5月下旬,新马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农民工焦先生的求助。焦先生反映,某工地薛老板拖欠其与工友们的工资及材料款,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接到诉求后,执法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深入调查核实情况。
经了解,纠纷源于工程款项结算争议导致薛老板资金周转困难。执法人员意识到,单纯依靠强制执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寻求更灵活、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情理法”融合,柔性调解显成效
在调解过程中,执法人员创新采用“情、理、法”三维融合的调解策略:“以情动人”,优先安抚农民工群体的焦虑情绪,明确承诺保障其合法权益,稳定现场秩序;“以理服人”,耐心倾听老板的资金困境,同时从道义层面引导其换位思考,正视农民工的辛劳与诉求;“以法释人”,向老板清晰阐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包括支付赔偿金、列入失信名单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经过多轮细致沟通与劝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薛老板承诺分阶段支付欠款,先支付部分款项解决农民工燃眉之急,剩余款项待工程结算后按期结清。执法队同步建立跟进监督机制,确保协议落地执行。
构建多元调解网络,拓展治理服务半径
此次欠薪纠纷的化解,是邱县“执法+调解”融合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试点过程中,邱县不仅聚焦欠薪领域,还积极将调解模式延伸至邻里纠纷、商户经营纠纷等民生领域。
为提升调解效率,邱县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线上依托“微信矩阵”搭建便捷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线上受理、线上调处”;线下在辖区内设立村级调解服务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跨部门联动,联合司法局、妇联、工商联等单位,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专业力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调解网络。近年来,邱县通过执法调解融合模式已成功处理欠薪案件32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50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邱县的“执法+调解”模式,以其刚柔并济的智慧,成功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一罚了之”的困局。它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更传递了法治的温度与政府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范本。邱县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执法与调解深度融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邱县、法治邱县贡献力量。(万永强、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