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聚焦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涞源县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达19736人,就业帮扶成效显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创新岗位推荐模式,打通就业服务“末梢神经”
一是搭建“线上+线下”零工服务平台。成立涞源县零工市场,在乡镇、村(社区)配备零工市场“团长”,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零工服务网络。推出“灵工邦”小程序,同时借助“涞源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涞源就业服务中心”抖音号,实时发布县内外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岗位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大幅提升了求职招聘效率。二是建立精准岗位收集与推介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走访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社、旅游景区,了解用工需求并建立详实台账。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持续拓展就业岗位资源。针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开展岗位精细化分类和“一对一”人岗匹配服务,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人员重点推介保洁、保安等岗位,为有技术基础劳动者匹配制造业、服务业等岗位,切实提升就业稳定性。三是创新政策宣传与岗位推广方式。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服务进乡村”等活动,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发放政策明白纸和岗位清单。同时,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宣传,为2家企业开展4场直播带岗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二、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就地就近增收渠道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组织推动。县政府将联农带农工作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印发《关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细化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扎实推动岗位对接落地。涞源县人社局全面梳理全县用工类项目清单并推送至各乡镇。各乡镇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公益性岗位等力量,摸排有就业意愿人员信息,进行点对点岗位推送,确保项目建在哪里、岗位信息就推送到哪里。5-7月累计开工项目36个,带动就业3200人,有效拓宽了群众就近就业渠道。
三、 助力夜市经济发展,就业服务点亮“民生烟火”
一是主动作为服务夜间经济。涞源县着力打造“流动摊档创业美食街”,探索“以夜促产、以业惠民”新路径。涞源县人社局开展“夜市就业护航行动”,连续多日在夜市设点开展政策宣讲,为从业者详细解读创业补贴、担保贷款及技能培训政策,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接受咨询3000余人次,推介就业岗位1万余个,为“夜经济”发展注入政策活力。二是创业“小摊位”带动“大就业”。夜市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减免摊位费用等优惠措施,为下岗职工、返乡青年、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开辟创业就业新渠道。目前已吸纳自主创业摊位200余个,带动临时就业500余人。“小摊位”有效激发群众创业热情,成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重要力量。
四、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筑牢脱贫劳动力就业底线
一是精准谋划符合政策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特邀省发改委专家团队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县级领导、全县重点单位、乡镇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全程参加。通过政策解读和实地指导,提升项目谋划质量,确保项目符合政策要求。二是精准摸排务工人员。涞源县人社部门指导各乡镇建立“六类人员”(外资外贸相关企业失业返乡人员、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台账,“点对点”征集务工意愿,优先吸纳其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志智双扶”目标。三是精准发放劳动报酬。2025年申报中央及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3个,总投资1565万元,预计带动293人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26万元。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将督促用工方及时精准发放劳动报酬,切实发挥以工代赈“赈”的实效,兜牢脱贫劳动力就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