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河南鹤壁:打捞沉在数据里的“最后牵挂” 开展社保“唤醒行动”

2025.08.05

7月31日,鹤壁市社会保险中心企业养老保险服务科内键盘声此起彼伏,科员孙玺正核对未结算名单家属联系方式——这项5月底启动的“唤醒行动”仍在推进。

此次行动源于省里下发的数据:一批鹤壁市在职期间离世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未结算余额,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这些是参保人的心血,是留给家人的最后保障。”作为行动负责人,孙玺深知其意义。

面对姓名、身份证号等海量零散信息,孙玺和同事逐条核对分类,将记录梳理成清晰台账。台账建成后,联系家属成了最大难题,因时间久远,不少联系方式空缺或失效,部分参保人来自周边地市,查找难度陡增。孙玺和同事主动对接民政、殡葬、社保卡中心,反复交叉比对数据“大海捞针”。一旦匹配到有效电话,大家都格外高兴。

比找联系方式更难的是说服家属。“很多人接到电话第一反应是‘骗子’,要么挂断要么质疑。”孙玺每次都耐着性子解释,甚至提供单位地址和工号,“就怕他们因疑虑错过应得权益。”

每次拨通电话前,孙玺总要反复斟酌措辞,既怕触及家属伤心事,又怕他们嫌麻烦放弃。一位老先生的情况让她印象深刻:“孩子走得急,证明搬家时丢了,我这岁数不知道去哪里补,算了吧。”电话里的无助像针扎在孙玺心上,她立刻启动“主动办”机制,协调民政部门调取记录,用系统核验替代纸质证明;淇县一位85后逝者的家属接到电话时感到很意外,办理时攥着泛黄的社保卡感慨:“要不是你们惦记,这笔钱我们压根想不起来,真是太感谢了。”还有一次,一位抚养弟弟两个孩子的家属骑几十里摩托车赶来时离下班只剩几分钟,孙玺拉着窗口同事加班办完:“不能让他再跑一趟。”

“从大海捞针找到联系方式,到反复沟通打消疑虑,再到全程帮着补材料、核信息,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当看到家属拿到这笔钱时舒展的眉头,听到那句‘太谢谢你们了’,就觉得心里特别暖。”孙玺说,这份工作让她真切体会到,自己打捞的不只是数据,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牵挂。

目前,已有118人完成结算。“起初只想着赶紧完成任务,这两个多月下来,想法有了转变。”孙玺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指尖又落在下一个名字上,“现在就盼着剩下的家庭能尽快领到钱,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我们会接着找,一个个联系,一笔笔落实,让这些沉在数据里的‘最后牵挂’,都带着暖意回到该去的地方。”鹤壁市社会保险中心主任周国忠望着进度表,语气坚定地说。

  • 数据
  • 孙玺
  • 社保
  • 家属
  • 打捞
目前,已有118人完成结算。“起初只想着赶紧完成任务,这两个多月下来,想法有了转变。”孙玺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指尖又落在下一个名字上,“现在就盼着剩下的家庭能尽快领到钱,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我们会接着找,一个个联系,一笔笔落实,让这些沉在数据里的‘最后牵挂’,都带着暖意回到该去的地方。”鹤壁市社会保险中心主任周国忠望着进度表,语气坚定地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