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重庆:健全6项机制系统推进治理欠薪综合改革

2025.07.18

近日,重庆市治理欠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方案》健全源头预防、过程监管、处置化解、数字治理、信用治理、激励约束6大机制30项具体措施为抓手构建治理欠薪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欠薪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欠薪案件实现动态清零

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在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治理欠薪源头预防机制的基础上,强化非工程建设领域机制建立一是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建立政府项目国企项目工资保障制度推行政府项目国企项目人工费单列预算和预拨制度。将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等纳入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管理。健全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强化非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探索建立非工程建设领域工资专用账户制度,要求国有企业开设并通过工资专用账户发放工资。引导服务业、新就业形态等行业建立工资专用账户制度。三是强化工资保障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工资保障专项贷款。鼓励市场主体引入社会投资,增强工资支付保障能力,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支持。

健全过程监管机制。强化建设项目立项、资金拨付、开工、用工、竣工,企业注册、用工、注销全周期监管。一是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人工费拨付、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检查或者执法清单。建立劳动者离场工资清算承诺制度。二是加强工资支付监管。规定通过工资专用账户发放工资的,一般应以社会保障卡发放,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工资。建立监理单位保障工资支付监督机制,探索政府项目由建设单位开立工资专用账户代发工资。三是加强协同监管。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与治理欠薪联动机制,建立劳资专管员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和评价制度。市场主体存在劳动报酬案件未终结等情况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办理注销登记

健全处置化解机制。强化用工过程监管,突出多跨协同推动欠薪问题有效化解。一是完善欠薪应急响应制度。健全人社部门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参与的欠薪案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压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责任,加大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欠薪案件督办力度。是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劳动报酬纠纷化解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健全部门参与的联调联处机制。强化工资债权优先受偿制度执行,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服务。是加强欠薪案件行刑衔接。健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协作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机制,推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

健全数字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全市集中统一、覆盖全领域、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治理应用,推动欠薪治理实现从“人力监管”向“数字监管”转变。一是实现动态分级预警。将能源、金融、诉讼等外部数据纳入智能预警体系,构建欠薪风险智能评估大模型,实时监测用工、能耗、信贷等关键指标,动态识别欠薪风险并实现分级预警。二是实现多跨协同处置完善市、区县、镇街三级一体化联动处置机制,依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对欠薪事件实行属事属地双交办,快速处置欠薪事件,形成处置工作闭环。三是实现全面监控预警。依托数字应用,将数字孪生、区块链存证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承包、工资支付监管全过程,建立参建单位欠薪责任追溯链条,强化工资发放动态监控,并逐步向非工程建设领域拓展延伸。

健全信用治理机制。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信用体系,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措施,提升利用信用手段治理欠薪的能力。一是归集信用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制定治理欠薪信用监管办法,建立工资支付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工资支付信用评价分级标准,对信用主体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二是强化信用结果社会化运用。建立工资支付专项信用报告制度,并纳入企业信用报告范围,提供查询服务。将工资支付信用纳入信用体系,根据市场主体工资支付失信行为对其在政府资金支持、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或倾斜。三是加大欠薪行为曝光力度。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公布企业欠薪信息。开设专栏,及时曝光拖欠工资相关违法行为。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考核激励和惩戒约束并举,压实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进行。一是加强考核激励。将治理欠薪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督查范围。将区县治理欠薪工作成效纳入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激励指标体系,实施奖补激励。二是强化惩戒约束。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未及时足额拨付人工费导致欠薪的,相关部门督促其及时发放工资,并对责任区县或责任单位在新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限制和调减。将国有企业欠薪情况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范畴,与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挂钩。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因政府项目投资资金不到位导致欠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对应责令支付、约谈、通报、处分、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等情形。

  • 欠薪
  • 工资
  • 治理
  • 机制
《重庆市治理欠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方案》以健全源头预防、过程监管、处置化解、数字治理、信用治理、激励约束6大机制,30项具体措施为抓手,构建治理欠薪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欠薪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欠薪案件实现动态清零。 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在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治理欠薪源头预防机制的基础上,强化非工程建设领域机制建立。一是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建立政府项目国企项目工资保障制度,推行政府项目国企项目人工费单列预算和预拨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