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单位跑了大半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咱们仲裁院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为我解决了,不但追回了损失,还解决了就业,特别感谢……” 2023年3月20日,杨某给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送来一面“公正执法护民权 明断是非解民忧”的锦旗,向仲裁员谢秀娟连声道谢。
杨某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因工作中与带班领导发生争执,企业给予杨某扣减工资、通报全厂的处分。杨某认为企业偏袒带班领导,对其处理不公,便向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仲裁员谢秀娟接到仲裁申请后,立即联系企业核实情况,主动释明法律规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多次沟通协调,企业负责人终于认识到其作出的处理决定错误。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企业返还了扣减杨某的工资,杨某也返回原岗位工作。通过仲裁员悉心调解,既化解了双方的矛盾,预防了企业用工风险,又挽回了杨某的损失,保住了杨某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心上,立足调解仲裁职能,在全院倡导“全方位履职、多渠道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对一桩桩争议的处理、一件件矛盾的化解,用实际行动诠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真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王某是某职业学院的职工,因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支付工资等与学院发生争议,自2022年8月以来多次找学院领导协商处理,学院都以将要实行劳务派遣用工等为由推脱。今年3月初,听到别人的建议的王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到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立案大厅的同志接到仲裁申请后,没有简单地按程序办理立案审批手续,而在第一时间启动案前调解,力争就地及早化解矛盾。因王某持续半年多时间主张权益而未得到妥善解决,心里怨气较大,学院也以即将实行劳务派遣用工为由迟迟不予答复,调解一时陷入僵局。怎么办?仲裁员谢秀娟利用下班时间,多次联系双方释明法律规定,以情以理说服劝和。功夫不负有心人,学院终于在第三天同意调解意见,并在当日将王某应得的费用支付到王某账户。收到费用的当天,王某制作了一面“维护百姓权益 彰显公平正义”的锦旗,今年3月10日亲手送到了仲裁院。
除了群众对仲裁院一心为民、依法护民的认可,更多的还有群众对仲裁员耐心倾听、周到服务的肯定。今年2月16日,市民孙某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郝品栋的热情、耐心、周到服务进行表扬。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因热情服务、耐心接待收到人民群众表扬致谢达到80余次,这其中既有锦旗和感谢信,又有致谢电话和网络平台留言。这些谢意的背后,有很多像谢秀娟、郝品栋一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仲裁工作人员,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预防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加班加点、一整天喝不上一杯水成了家常便饭。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处理群众每一个诉求,对群众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事有回声,努力推行便民利民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增强服务实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情怀,实现定分止争、息诉罢访,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对此,人民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而我们的仲裁员也有衡量的“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