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从“战场”到“商海”,一大批退役军人和优质军创企业涌现出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一改两为”部署要求,助力军创企业发展,展示军创企业形象,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合举办“邮储银行杯·我的退役故事”第二季“了不起的创业兵”系列宣传活动。活动聚焦100名军创企业家,讲述他们真实励志的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敢于拼搏、顽强奋斗、开拓创新、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再立新功。
关于应流集团创始人杜应流的创业故事,可以从他的14岁说起。
14岁时,他离家学艺做木工,以斧凿为伴谋生5年整;19岁时,他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在西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线,军旅生活又5年;24岁时,他退役回到故乡霍山县开始创业,从发端于大别山区的小工厂演绎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空、能源、油气和资源行业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
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非凡跨越,成功的密码在哪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杜应流感慨:“军旅生涯的锻炼,让我比别人多了一份从容。”
1976年,杜应流退役回乡。过了几年平稳安定的生活后,他主动联系6位战友,于1984年在霍山了办起安徽省第一家农民汽车运输队——新店河车队。值得一提的是,仅用两年时间,就创产值134万元,创利税56万元。
杜应流工作照。 荣耀摄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身上能吃苦的品质已经刻入骨髓。
曾经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他啃干馍、咽咸菜,风餐露宿,乘车到合肥、南京、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寻求支持,终于争取到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并添置了新设备,拿到了订单。
1990年,杜应流把目标投向完全陌生的铸造行业,开始谋划创办安徽应流集团。通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和坚守,现已形成霍山高端部件、六安航空科技、合肥核能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并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建立全球技术平台和市场网络。
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于应流集团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举个例子,在几年前,杜应流决定购买一套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价格约3亿元。“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不应该投入这么大。现在看来,这套设备为企业研发技术、升级产品发挥了关键作用。”杜应流说。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2014年1月,企业主板上市,连年列入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全国铸钢零部件排头兵,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25项,主编或参与修订2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获专利300余项、资质证书200余项,成为行业实实在在的“技术大咖”。
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首家为国家航空和燃机巨头提供核心产品,高端泵阀零件出口额连续十多年国内第一、核电站核心部件占有率国内首位。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不忘回报社会,还解决了近2000名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如今,他身上的标签一个又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等。但他却直言,荣誉已成过去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企业家,未来还要以实际行动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