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刘青科:小种子 大舞台——重庆綦江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2021.08.12

刘青科,男,1994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2016年大学毕业,带着初心回归家乡,怀着满腔创业热情,以一颗坚持不懈的决心,在充满坎坷的创业路上坚持奋斗的农村小伙子。

创业之路,坎坷万分

正如“确认过眼神”那般,毕业后的刘青科进入了贵阳的一家电商公司当起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网页设计师,索然无味的工作状态让他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想要的,在朋友的“怂恿”下,毅然决然的辞职返乡创业。没有经验就四处碰壁,没资金就贷款,创业的失败和银行的贷款,让这个年轻的小伙所有的信心和激情一瞬间消失殆尽。

坚持不懈,高歌猛进

尽管如此,困境并没有让这个年仅22岁的小伙子低头。2019年,沉淀了4年的刘青科厚积薄发,在綦江区人力社保局的帮助下创办了綦江区首家乡镇创业孵化基地,并命名为“金种子·农创空间”。服务辖区农业企业100余家,服务范围涵盖工商、税务、融资贷款、产品策划、包装设计、渠道助销等一条龙服务,并开设集体企业服务窗口,为辖区集体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后勤保障,从光杆司令到带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创业团队,他仅用一年时间便成功完成了创业者到服务创业者的身份转换,这一年是他创业以来正式扭亏为赢的开始,全年收入十多万元。

创业就是一个不断折腾的过程,2020年初,全国爆发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让人们减少流动,各地兴起了大量的网络直销。由此,他一个正牌的大学生,看到了商机,开启了他的电商之路。疫情刚刚好转,大家可以出门走动了,他就带领他的团队走乡串户,辗转于山与山之间,挖掘优质的农特产品,逐步地把电商平台推向了市场的舞台。随着产品销售越来越好,但物流运输是电商发展的阻碍,他便设立物流周转点,建设了村到镇,镇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通道顺畅了,自然销路就多了,来入驻他“金种子·农创空间”创业孵化园的初创企业就多了。2020年,綦江区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正式授牌为“綦江区创业孵化基地”。

情之所致,怀抱初心

一个心中有使命的人,又怎么会迷失方向呢。助力脱贫攻坚,如何将贫困户、贫困村优质产品销售出去成了困扰这只团队的问题,他认为“产品要销售出去,人就要先出去”,于是便每天不断的往返重庆与綦江之间,不断给有采购需求的单位推销綦江区的扶贫产品。遇到贫困户年老且行动不便的,他便自己去鸡舍里抓,同时还不忘给贫困户说:“没事,小时候干过”。乡亲们都很信任他,他对人总是乐呵呵的,仿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2020年,他的电商平台为乡亲们卖土货100多万元,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他正带着他的年轻团队,朝着“乡村振兴”直播之路走去......

发展壮大 未来可期

随着业务的扩大,原来的办公地和厂房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了,他又开始四处奔波,寻找一处既能容得下三四十家孵化企业,又能地处交通要塞的地方。正好,綦江区农博城招商,农博城主要运营的是农产品,刘青科的“金种子·农创空间”也是做的农产品销售,两者一拍即合。现在,刘青科正在搬迁办公场地,他说:“现在的场地有2000多平米,完全可以容下50多个孵化企业,未来,更要拓宽销路,保证质量,让乡亲们放心地把产品交给我,我要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去。”

经过五年如一日的努力,刘青科从当初稚嫩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充满故事的小伙子。“我见过树梢的朝阳,也看过山涧的夕阳”正是这名90后创业小伙子的内心写照,也正是对农村充满着热爱的情愫,从青涩懵懂到侃侃而谈,他觉得这几年就像是和农村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杨昌美)

  • 创业
  • 綦江
  • 故事
  • 刘青
  • 青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