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西宜春:袁州区扶贫车间与产业相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25

近日,在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陈源村“源味道”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村里邀请来的农技专家正在向村民讲授蔬菜、果树管理技术。村民易友青喜滋滋地说:“我们在基地务工一天有70块钱,技术上有专家面对面教,产量也提上去了,算上年底的分红,一年增收好几千元。”

“源味道”种养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绿色生态、合作共享”为理念,集种养、休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该区的一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数2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人,去年,合作社人均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这只是该区就业扶贫车间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袁州是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现有农业龙头企业86家,农民合作社1602家,涉及20多个农村产业,发展社员3万余人。该区针对各村村情不一、特色各异的现状,依托本地油茶、有机蔬菜、富硒水稻、苎麻等特色主导产业,采用“合作社+产业+车间”模式,引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农林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为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同时为企业在租赁土地、项目申报、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务,全力保障企业更好地发展。

“袁州区属于人口大区,总人口为119万人,有着富足的劳动力。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吸纳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我们还积极地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袁州区持续做大做强就业扶贫车间,综合分析车间运营情况、产业类型、发展前景等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建立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强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构建起分层次、分产业、分规模的全新发展体系,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区建成运营就业扶贫车间56家,共带动就业2822人,吸纳脱贫劳动力446人。(刘梅兰)

  • 车间
  • 产业
  • 扶贫
  • 乡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