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技能扶贫,让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镇赵光村四屯因病致贫的王伍就是在人社扶贫支持下顺利脱贫的一个代表。
这几年,经过北安市人社局驻赵光村扶贫工作队的精心指导帮扶,通过他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因势利导,重燃对好日子的希望
王伍,家庭两口人。因为之前家里养殖牛羊等牲畜患上布病(布氏杆菌病),这是一种病菌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目前这种疾病相对比较少见。其主要症状在于患者反复发热,病因难以寻找,这种病在国内需要到内蒙古等牧区才可以治疗,且住院花费大报销困难。长期的治疗造成家庭负担较重,使其原本富裕的生活陷入窘境,处于贫困状态。
北安市人社局驻赵光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王伍的家庭情况。令工作队感到棘手的问题是他家不但没有脱贫致富的信心,更是对眼前生活上存在的困难都难以应付。
“过去靠着养牛维持生活,得了一身病,这些年看病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下一屁股债,我现在啥也不想干了,我只想靠着政府和帮扶人的帮助,对付过日子。”王伍向驻村工作队倾诉了内心消极却真实的想法儿。
在梳理贫困户情况时,工作队里一名队员挠头的问:“队长,王五家这种情况,自己连点儿脱贫意愿都没有,咱该咋整儿?”
“既然是养牛患病致贫,那么他家肯定有畜牧养殖经验,咱们不能放弃,可以帮他发展养殖产业,先激发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咱给他讲政策,讲致富典型。”北安市人社局驻赵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庆志说。
“我怎么发展?我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只靠双手怎么做?不如力所能及地干点儿体力活。”王伍坚决的拒绝了工作队的建议。
杨庆志苦口婆心地做王伍的思想工作,努力把他内心深处的壁垒攻破。认为凭着王伍过去了经验,他一定能行的,通过了解顾忌和疑虑后,为他想点子、出主意,介绍了一些发展养殖产业的典型案例和扶贫政策,王伍暗淡的眼神中开始闪动一丝希望,他产生了动摇。
那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回想起过去这几年,起初家庭生活也算幸福美满,患病后债务的压力、看病的费用让他被列为贫困户,他心中时常感到憋屈,“虽然我失败过,但是贫困户这帽子,我真不愿意带!欠下的债也还要还,我不能再等靠了,从哪跌倒,就要从哪爬起来。
坚定信心,走上养殖幸福路
王伍看到了希望。第二天一早,他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表明了自己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向工作队了解到国家的扶贫政策。
“原来金融扶贫可以解决发展产业的资金困难问题,还可以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种养殖技术,其实我就是担心没钱和养不好,这真是医好了我的一块心病呀!”王伍感到精准扶贫政策就是自己扭转困境的一次绝佳机遇,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争取通过自己的劳动尽快走向幸福的新生活。
王伍决心脱贫的消息很快传回到帮扶单位北安市人社局。人社扶贫专班高度重视,将王伍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无论是帮扶单位,还是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都全力支持。北安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邢士军表示:“王伍这样能主动出击的贫困户并不多见,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发挥部门职能,全力落实帮扶政策”。
同时,北安市人社局持续发挥人才扶贫优势,选派一名大学生驻村扶贫志愿者作为王伍的兼职“小助手”,为他提供高学历的人才支撑,帮助他实现养殖科学化。
今年,王伍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办理了扶贫养殖贷款,进行扩大养殖规模和兴建圈舍,联合其他村民开办了养殖合作社,饲养了5000只鹅、500只鸡。
在养殖初期,王伍向驻村工作队诉苦:“通过参加市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技能培训,养殖知识学到手了,但总觉得真正养起来,还缺点实战经验,有点担心。”
了解到王伍的顾虑后,帮扶单位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培训的职能作用,马上联系到家禽养殖专家到王伍的养殖合作社“一对一”指导,根据养殖合作社实际情况,科学优化饲料配比,合理改善养殖环境。
一个月后,再见到驻村工作队员,王伍脸上露出的都是笑容。他说:“感谢技能培训这个政策,感谢帮扶单位市人社局和驻村工作队对我的照顾,有了专家指导就是不一样,咱家的鹅和鸡健康的不得了啊!”
目前。王伍的养殖合作社已经签订禽、蛋的订单式销售合同,初步测算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入户帮扶时,帮扶人还给他出主意,可以将田间秸杆作为饲养牲畜的饲料,充分有效的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再利用,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工作队积极帮助协调产业扶贫补贴政策,进一步达到致富增收的成效。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起初的自己真是太傻了,做人咋能被命运扼住喉咙,我现在一门心思想脱贫,踏实肯干肯定能致富。”王伍一边干活一边说出这样的话,驻村工作队也看到王伍脱贫的志气,都为他高兴。
如今,王伍的劲头更足,信心更大了。他不仅学习掌握了先进的养殖理念和知识,还主动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刻苦自学、与优秀养殖户交流养殖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养殖经验,提高养殖技术。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被王伍牢牢记在心里,时刻用来鼓励自己。北安市人社局驻赵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庆志看见他记下的学习笔记心里很感动。王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写笔记错别字不少,碰到不会写的字甚至还用拼音代替,但这种坚定的脱贫劲头儿,着实让杨庆志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做出表率,带领乡亲一起奔小康
在自身发展良好的情况下, 王伍没有忘记其他贫困的乡亲们。他表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会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党的温暖阳光普照得更宽、更广!用自己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感染村里的每个人。
脱贫后的王伍,看到村里还有近10户贫困户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开始盘算着如何带领乡亲们一同过上好生活。
“我不仅要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还要做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王伍说。
他也像驻村扶贫工作队一样,入户走访到这些贫困户家里,积极宣传扶贫政策,现身说法,跟大家说:“大家伙得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要、靠思想,脚踏实地,你们看看我,现在也摘了贫困户的帽子,人只要勤快,肯出力,就不怕过不上好日子。”
同时,王伍还邀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养殖致富产业。但是乡亲们的劳动积极性并不高,有的身体原因不能劳累,有的家里有病患需要照顾,面对这些具体问题,王伍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成排班表,以灵活工作制迁就这些贫困户的工作时间,成功带动身边有劳动力的20户贫困户在其养殖合作社季节性务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并将他掌握的科学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户。他还向大家传授通过种养殖培训班学习到的技术、自己的饲养经验等,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种养殖技能,为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现在王伍常说:“因为党的扶贫攻坚好政策,因为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从迷茫、贫困状况走出来,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逐步走上了正常生活及小康之路。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我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现在,王伍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满满。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北安市人社局驻村干部的热心帮助下,自己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