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重庆合川:突出需求导向实现脱贫致富 激发基层人才活力

2020.10.15

“由于师资、设备、场地、专业设置等原因,培训机构不能及时根据企业和劳动者需求调整培训专业,同时在培训内容上也难以跟上因企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的节奏和步伐的调整。”这是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会上多次研究讨论的议题。

“人事人才扶贫,在用好外援的同时,更得培训好内力。本土人才更加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脱贫有着更为强烈的愿望和信心,那么我们就要在如何针对性培训好乡村振兴人才上下一番功夫。”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柳萍说。

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一班人始终抓住“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本领、社保扶贫保生活、人事人才扶贫促发展”开展工作,突出需求导向,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持续改进基层人才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在村工作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区级为期7天的农机操作专业培训,并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农机驾驶证。培训结束后,就在春耕春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村合作社、村民、贫困户耕田约2000亩,解决了村民春耕春种难的问题,提高村民收入。”云门街道花朝村两委委员、本土人才张娅如是说。

今年5月,为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张娅在云门街道凤林村为200余户留守妇女、在家的贫困户,进行了拖拉机基础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开展了困难群众拖拉机技能比赛,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机械农业的认知,为村民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带领了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同样,也是在盐井街道观音村、许家村,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彭锦山与脱贫光荣户彭开辉,正在组织两村建卡脱贫户开展村村互动助推脱贫攻坚活动,向参加活动的建卡脱贫户传授增收经验。观音村的易定友等5户建卡脱贫户与许家村的张家春等8户建卡脱贫户,先后前往许家村脱贫光荣户彭开辉的百合种植基地、许家村本土人才彭锦山的重庆市合川区峰垭水果种植园、观音村丰泰农业蔬菜基地交流培训学习。

现场开展了百合的种植时间、地块选择、病害防治及施肥、采收,以及水果种植技术及销售模式等学习培训,交流了返乡创业成功经验和脱贫增收经验,激发了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甩穷貌、以自强不息与不甘落后的勇气和信心奔小康的决心。

此外,合川区为激发基层人才活力,今年4月经过基层推荐、初审、专家评议、公示等环节,推荐重庆市合川区粮油发展指导站站长刘帮银等4名同志,为合川区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经2020年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专技人才)专家评选会6月7日评选通过,刘帮银同志作为重庆市2020年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专技人才)拟推荐上报人选。

今天的基层农村,天地更加广阔、更能有所作为,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因地、因人、因需开展基层人才技能培训,引导和促进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实现人事人才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提升,促进了产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乡村振兴人才扎根基层,在脱贫一线实现他们的梦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 唐敖 王谔)

  • 合川
  • 培训
  • 脱贫
  • 基层
本土人才更加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脱贫有着更为强烈的愿望和信心,那么我们就要在如何针对性培训好乡村振兴人才上下一番功夫。”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柳萍说。 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一班人始终抓住“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本领、社保扶贫保生活、人事人才扶贫促发展”开展工作,突出需求导向,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持续改进基层人才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在村工作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区级为期7天的农机操作专业培训,并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农机驾驶证。培训结束后,就在春耕春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村合作社、村民、贫困户耕田约2000亩,解决了村民春耕春种难的问题,提高村民收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