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云阳专场上,重庆云阳县县委书记张学锋透露,云阳已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现了145个贫困村、13.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云阳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1986年首批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张学锋说,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是137万云阳人民一直以来的期盼。“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帮助35万贫困老乡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秦巴山连片开发,有效解决了区域性贫困问题;整村脱贫计划,让110个贫困村实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2018年,云阳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连续5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重庆市前列。
尽锐出战,吹好脱贫攻坚集结号
张学锋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有一支善战必胜的精锐之师。云阳全县30名领导担任42个乡镇(街道)战区“指挥长”,定点包干、常态督战脱贫攻坚工作。
此外,云阳从100个帮扶单位选派有农村工作经历的班子成员驻点帮扶贫困村,落实325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挂点帮扶非贫困村,选派了14836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
为突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还落实了1380名医生帮扶因病致贫户,6376名教师帮扶因学致贫户,531名科技人员帮扶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做到一户至少一个帮扶人,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
精准施策,打好增收致富组合拳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张学锋强调。云阳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抓手,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开展农业产业攻坚三年行动,建成柑橘园区30万亩、中药材基地8.9万亩、牛羊饲养量142万头,村村都有了主导产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稳步推动“三变”改革,把贫困户全部嵌在产业链上,村集体经济全部破壳清零,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联结带动3.4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通过打造“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和“云阳洋”农村电商品牌,云阳帮助55个农特产品抱团闯市场,通过电商促销、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让山货变网货。 张学锋表示,通过实施农特产品助销行动,云阳累计助销农特产品已达22.8亿元。
为了增强贫困户的就业技能,云阳围绕砖刀、面刀、菜刀为特色的“三把刀”,针对性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6万人次,打造拆迁工、面条工、厨师三块就业金字招牌,帮助5.8万贫困劳动力带着技能闯市场。
志智双扶,聚好同奔小康精气神
在云阳,万余名党员干部从“案头”奔向“田头”,深入农家院坝,听民声、问民情、解民忧,将志智双扶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频共振。
张学锋介绍,云阳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思想贫困、阻断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率先在全市成立贫困学生资助中心,将每年8月定为贫困学生帮扶月。为推动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云阳创新精准资助六步工作法和差异化资助办法,实现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如今,“教育斩穷根”的理念在云阳得到了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认可,已有3791名贫困学生考入重点本科院校。(王龙博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