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能力,今年4月以来,安徽和县组织开展了农村“组组通、户户通”(以下简称“组户通”)硬化路工程建设,并在全县11个贫困村244个自然村率先开展工程建设试点。
“‘组户通’,就是村级道路畅通工程的扩面延伸,打通从村口主干道到户家的‘最后一公里’,让村内循环更加畅通,群众生活更为便捷。”和县交通运输局质监站站长栗宗军介绍。此次和县选择贫困村作为农村硬化路建设试点,也是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在香泉镇新建村的小沙自然村,贫困户张继新尝到了“甜头”。“以前在种点水稻,一下雨搞不好就淹掉了。”张继新回忆。由于前期交通不便,小沙村原先只能发展抗风险能力低的水稻种植。因为地势低,靠圩区,汛期水稻种植很容易发生涝灾。“组户通”入村后,通往张继新家田亩的路变成了通达的水泥路,小沙村也成功地引进了石杨镇一家万陈家庭农场。村里发展起了稻虾养殖。今年,张继新不种田了,他把自己的3亩多的地和养鸭塘流转给了该农场,光是转包费就拿到了8000元。今年5月,他还和村里好几人一起去农场“应聘”起虾,做些收网分拣的工作。“我的工钱是130元一天,每天骑个电动三轮车几分钟就能到园区,好得很。”一旁的老伴王广英也美滋滋得笑说:“我们无儿无女,以前土路烂,碰上雨雪天,车轮一轧全是沟,老伴骑车带我上趟医院都难。现在他骑车也利索了,日子也方便许多。”
昔日张继新家的水稻田亩,如今已流转为稻虾养殖田。
现在,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张继新的家门口。脱贫路宽了,致富路也近了。小沙村的土地租金,从300元每亩涨到了450元一亩,土地流转费一年便达到2万,给村集体收入增长了1.3万元。另外,该村村委会还合作社形式入股了农场10万,一年分红达到了8000元。整个小沙村共有12个贫困户就近务工。
据悉,和县“组户通”工程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对11个贫困村的建设,建设里程约117.862公里,预计投资4300万元。该县还计划再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县域农村“组户通”硬化路全覆盖。期间,该县还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采取“财政补、村居筹、群众出、社会捐”等多渠道筹资方式,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郭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