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广西乐业:大数据助纾困 小产业能富民

2020.08.20

去年底,广西乐业县实现22个贫困村摘帽,2151户8953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81%。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

“目前,全县仍有15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以及719户2564人未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找准薄弱环节,拿出过硬措施,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乐业县委书记方志高说,乐业县正紧锣密鼓备战,干群携手掀起一场脱贫攻坚战。经济日报记者在乐业采访时,发现当地采取了很多新措施,这些创新举措给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

走进乐业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映入眼帘的是每个信息员都守着一只小方格,每个电脑上的方格里,都装满了一个村的所有农户信息。这个地方就是乐业县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

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需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保持扶贫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和实时性。以往,该县行业部门之间出现数据打架的现象比较严重,建成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后,该县从各行业部门抽调一名业务骨干到大数据中心工作,80余名信息员在开展扶贫数据核准时,直接按照清单联系帮扶干部核实更改信息数据。每月开展一次行业部门与扶贫部门的数据比对,实现“账账相符”。

逻西乡干部班华干的帮扶对象,今年家中新增了媳妇和孙子。有了大数据支撑,班华干只需将新增人员的信息录入广西扶贫APP,县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便将其信息录入国扶系统,省去了填写、收集、审核、上报等多个流程,大幅度提高扶贫信息数据核实更新效率。破除了区域、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扶贫信息数据“资源共享”。

去年8月,该县开发了乐业县农户信息系统,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各行业部门将部门数据导入乐业县农户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同时,大数据中心每月导出广西扶贫APP中的数据与去年同期作对比,对同期收入大幅度下降的贫困户,组织信息员核实查找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3月27日,乐业县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信息员李新旺导出扶贫信息时,发现同乐镇平寨村未脱贫户黄胜功收入数据异常。去年他家的务工收入明明有40600元,可今年头3个月登记的务工收入仅有1986元。怎么回事?李新旺一头雾水。

李新旺立即反馈给平寨村的信息员岑有面。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黄胜功患肾衰竭已无法务工,家中仅靠妻子庾桂霖务工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若不采取干预措施,他家到年底也难以脱贫。为此,中心立即将情况反馈至县民政局。4月份,按政策将该户纳入A类低保救助范围,每人每月可领380元低保救助金。

大数据扶贫还有助于为全局决策提供依据。2月底,大数据中心发现项目类别“外出务工”一栏全县只统计了4000多人,同比下降60%,便及时将相关数据上报县委。经过研判后,立即通过入户摸底调查、安排务工专车等方式解决贫困户务工难题。

线上科技发力,线下集中兵力。乐业县不断强化组织力量,累计选派驻村干部256人,走村入户,加大对贫困户的关心关爱力度。今年还成立乐业县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组,县“四家班子”分别定点联系各乡镇,主要领导挂点联系15个预脱贫村。方志高走访逻沙乡党雄村贫困户周爱臣家,看到他家有人外出务工,有人当上护林员,还养着5头猪,高兴不已。

乐业县扶贫办主任郑玲岭介绍,乐业县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共有县、乡、村三级信息员188人,覆盖全部88个村和社区。截至目前,共清理问题数据18061条,发现并督促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饮水、医疗、教育、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等方面问题共400余个,扶贫信息数据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县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数据支撑。

完善村医职业化管理

最近,前来板洪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络绎不绝。一位年轻小伙正熟练地操作着电脑,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板洪村第一书记介绍,这位年轻人是村里有名的村医朱治强。“如今,国家政策惠及到了村医,县里推行村医职业化管理,让村医从半脱产工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我们生活有了保障,工作也更有信心与责任心了。”朱治强说。

板洪村的村医是乐业县创新推行村医职业化管理试点的缩影。过去,乐业县不少地区的村医处于“半职业化”状态。他们大多一边工作、一边种田,很多村医不会用电脑,不会开药方,群众有病不能就近医治。

“长期以来村民要看病基本就在我家里。”朱治强说,卫生室设备简陋、工资微薄,面对政策答疑等多方面的工作需求,自己感到力不从心。

针对这一现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乐业县逐步创新推行村医职业化管理,破解这一困局。乐业县立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目标要求,着眼打造一支沉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村医生职业管理工作,提高村级医疗人才待遇,对村医的待遇从原来财政补助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1400元,加上各项补助后每人每月收入累计在3000元以上,执行8小时工作制度且每个村卫生室配备2名村医,保证村卫生室双休日、节假日有人值班。

“以前我们的卫生室非常简陋,现在党委和政府帮我们建设了一座宽敞明亮的村级卫生室,还帮我们安装了远程医疗系统,方便了群众的就诊医疗,让群众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板洪村卫生室护士黄丽燕说。

为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互联互通,乐业县大力推进全县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投入457万元,修建改造75个村卫生室,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保障;加快推进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建设,去年8月初与县移动公司签订合同,对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进行卫生专网建设,实现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工作等信息的实时录入,促进村医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与医保部门协作,为村卫生室安装医保报销系统,实现群众在村卫生室就诊直接结算。当地还充分利用广东扶贫协作资金136.3万元,搭建县人民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的远程诊疗系统。

“通过推行村医职业化管理,建立报酬有保障、工作有考核、进出有标准的职业化管理制度,形成了责、权、利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乡村医生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全县88个村(社区)卫生室‘卫生网底’服务功能逐步凸显。”乐业县卫健局局长陈德美介绍。

“四小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在春夏交替时节,走进乐业县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可以看到一片忙碌的身影。如今的乐业县,初步形成“县有万亩奔康园、乡有千亩扶贫地、村有百亩示范点、户有4个小产业”的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乐业县以高效开发利用贫困户现有资源为依托,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为目标,在推进以猕猴桃、芒果、油茶脱贫奔小康产业园规模种植长期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引导贫困户找准并发展切合自身实际的小畜牧、小种植、小加工、小经营等“短、平、快”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黄光选是雅长乡百康村赖林屯的贫困户,因为残疾不便外出务工。去年,通过政府及帮扶人引导,黄光选转变观念投资发展种植2亩本地西红柿、1亩辣椒,西红柿每亩产量4000斤,辣椒每亩产量1000斤,因其种植的西红柿和辣椒品种好、质量高、口感佳,商贩主动上门收购,他以批发价出售,西红柿每斤卖4元,辣椒每斤卖2.8元。“雅长本地西红柿、辣椒成熟了,欢迎大家来选购。”雅长乡百康村蔬菜种植基地里,总能传来黄光选的叫卖声。

“在政府扶持下,通过发展种植产业,每年都能收入3.5万元左右,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黄光选在谈到这些致富经验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乐业县通过鼓励扶持贫困农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养殖鸡、鸭、鹅、蜂、水产品等各类小规模养殖产业,支持新、改、扩建,以及种植水稻、豆类、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苗木花卉和各类时令果蔬等在年内可实现投入产出的各类小规模种植产业,为脱贫攻坚开辟了一条新路。

除了发展小畜牧、小种植产业之外,乐业县还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单一,群众增收渠道少的问题,积极鼓励扶持农户利用自家房屋、庭院或就近租赁的生产经营场地,建立小作坊、小加工厂,以自有房屋或就近租赁房屋为阵地,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电子商务、农家乐、日用品零售等经营服务的个体户小店铺项目。

33岁的杨顺利是甘田镇百乐村贫困户,她通过在自家房屋里开设米粉店,实现了家庭增收。杨顺利告诉记者,以自家的房屋作为门面,不用店面租金,开店成本也不算高,对于她来说是很好的谋生手段。现在,她也不想出去打工,自己开了一个米粉店,每天做早餐卖,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收入。

“‘四小产业’投入少、见效快,适合山区,农户易接受,是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的有效途径。”乐业县县长李荣能表示,乐业县正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以小博大,依托“四小产业”这一杠杆撬动,打通了群众在脱贫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政 周骁骏)


  • 数据
  • 乐业县
  • 脱贫
  • 卫生
年底,广西乐业县实现22个贫困村摘帽,2151户8953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81%。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 “目前,全县仍有15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以及719户2564人未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找准薄弱环节,拿出过硬措施,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乐业县委书记方志高说,乐业县正紧锣密鼓备战,干群携手掀起一场脱贫攻坚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