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宁波市镇海区为破解部分扶贫地区人员不适应异地就业、返乡后又无业可就的两难境况,实行“以培代工”模式,建立“岗前培训+双向就业+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的扶贫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提升对口扶贫劳务协作效率。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两批次193名贵州普安籍新员工岗前培训,就业率达100%。
搭建“培训工坊”。由政府和企业合作在普安职校建立“扶贫培训教室”,对即将赴镇上岗的普安籍建档立卡人员进行电焊、种植、保安等10余个工种的订单式培养,提升建档立卡人员的就业适配度。如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镇海分公司成立普安分院,分派宁波的师资前往授课,介绍宁波和亚太企业的情况,并开展保安、保洁等岗位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首批62名普安籍员工已在接受岗前培训后赴镇就业。
打通“双向通道”。出台专项政策,激励普安籍建档立卡人员在镇稳定就业,对就业满一年的员工给予每人每月1600元的就业扶贫岗位补贴。鼓励区内吸纳劳动力强的企业在普安开设分公司。如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镇海分公司把沿海地区优质的物业服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普安,并在普安逐步承接当地的物业管理业务。因快速发展,亚太在镇海和普安两地同时需要大量从事保洁、保安工作的人员,普安籍员工通过在镇熟悉就业岗位3个月后可自由选择在沿海地区高薪就业或在适应度更高的家乡安心就业。
引入“市场力量”。依托市场化配置资源力量,按照技术岗、操作岗、辅助岗3大分类,针对普安建档立卡人员的个性化情况,深度匹配当地劳动力资源和两地岗位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送渠道。如2019年9月引进宁波市前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至普安。该公司依托当地政府人社和教育部门培训中心等机构,挖掘当地有意向的劳动力,经培训后批量输送至镇海,截至目前已输送131名普安务工人员在镇稳定就业。(通讯员 镇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