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走进德江县枫香溪镇众联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果基地,又大又红的苹果桃挂满枝头。
“西南大学的学生实力就是不一样。”枫香溪镇的组织委员杜国峰介绍说:“今年通过采用他们的技术管理,我们这片桃子、核桃挂果都很理想,有了他们的进村创业发展,我们镇的群众产业脱贫就大有希望。”
枫香溪镇是德江的核桃产业大镇,自2011年以就转型绿色发展重点培育核桃产业,如今全镇拥有核桃产业基地4.09万亩,是全省连片发展规模最大的核桃基地。
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林成片的核桃树有的挂果率极低,有的虽挂上了果却又保不住果,群众收效极低。枫香溪党委政府对此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
去年8月份,从西南大学毕业的四川籍大学生谭叶枫偶然中来到枫香溪镇,他了解到了当地这一情况后,通过再三思量决定在此投资农业产业发展。谭叶枫说:“脱贫攻坚期间是大学生到村创业的最佳机遇,有很多相关政策扶持,既能造福群众又能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10月份,谭叶枫回到西南大学请来了两位园艺专业的学弟学妹,专门负责果树管理的技术,他们成立了贵州枫香溪农旅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产品的市场对接和产品推介包装。
公司组建后,他们与双坝、上坝、先联等村群众共同成立众联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群众用已有的核桃基地入股合作社共计1500亩,基地由公司出资进行管理,公司与群众按4:6分利润。
据介绍,几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进村发展产业时,几个村的群众都表示怀疑,但没其他更好的办法,多年无望的产业只有是活马当作死马医了。然而,通过大学生们的科学管护,桃李和核桃都取得了从未有过的丰硕成果。
双坝村的冉光权,2015年就邀约村里的好友冉江、冉光顺等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桃子、李子等精品水果基地300多亩。可是,由于缺乏技术和市场对接不畅,去年反而亏了近5万元。
今年300亩基地流转给大学生们管理后,冉光权等人不仅坐收了12万元流转金,还变身为基地管理人员每月收入4000多元的劳务薪金。冉光权还介绍,截至目前,基地管理给当地群众已带来务工收入60多万元。
同样,双坝村的群众张金霞家有核桃12亩,一直尽心尽力地进行管理,可每年收不到100斤核桃,还不够一年的农药钱,让她彻底丧失了信心。今年看到满树沉甸甸的果子,她对大学生树起了高高的大拇指。
目前,桃子李子通过市场对接在德江合力超市进入销售旺季,还取得一定品牌效应,预计产量在20万斤以上。
在核桃示范园内,笔者看到来自河南的郝振坤和来自陕西的魏蓉两位园艺专业的大学生正在巡查果子长势情况。据他们介绍,今年来前后共进行了9次病虫害防治,目前个别核桃又出现了一种病症,在采摘之前还得组织工人进行一次病虫防治。
笔者还了解到,他们在病情判断不准时,就通过网络与大学里的老师联系求教,所以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他们坚信通过2至3年的发展带动,让枫香溪的4万多亩核桃都实理现理想挂果,让当地群众通过核桃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枫香溪镇党委书记王苏州表示,将全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共同围绕“核桃小镇、红色小镇、古枫小镇”目标,全力推动当地农旅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红色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冯胜彦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