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就业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今年以来,永修县吹响了以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的“两业”扶贫攻势集结号,着力拓宽贫困户就业“四个渠道”,加强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注重精准帮扶、聚焦重点、落实责任、兜牢底线,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实现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关键期,如何提升就业帮扶质量,促进贫困人员自主就业创业,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准把脉,摸清贫困劳动力底数
扶贫工作重在精准,难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精准扶贫绝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做到“精准滴灌”,如果不掌握贫困人员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需求,就缺乏针对性,那么再好的政策和服务也是事倍功半。因此,要做好就业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准服务。
工作中就业服务部门就要与扶贫办部门加强沟通,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数据信息分析比对工作,通过设置关键信息字段,如劳动能力、年龄、在学状态、就业去向等,对建档立卡数据库中的贫困人员进行一次“精准把脉”,将需要就业扶贫政策帮扶的人员筛选出来,为后期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识别病根,分析未就业原因
充分依托乡、村基层人社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上门入户”调查核实贫困劳动力信息,建立动态更新台账。核实和补充全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失业待业原因、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信息,切实做到“六清”:即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清、劳动力资源状况清、就业创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状况清、帮扶措施清。结合大数据比对工作,围绕数据比对发现的问题,对数据信息逻辑错误、漏填错填、与实际不符的贫困人口信息开展核实整改工作。对未就业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经调查发现,其原因总结下来分为以下几类:1、为追求更高工资待遇而暂时待业在家;2、需在家务农、照顾家人、小孩而不能外出务工;3、患有疾病导致劳动能力较弱,找不到合适岗位;4、有创业意愿而想自主创业;5、自主就业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
(三)开好良方,拓宽“四个渠道”实现稳定就业
明确就业扶贫工作方向,确定就业扶贫要坚持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推动劳务输出并重的总思路,为未就业的贫困人员开好“治病良方”,通过发展扶贫车间吸纳、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四个渠道”,做好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帮扶贫困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一是返乡创业渠道带动一批贫困人员创业。一是推介创业项目。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积极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导师服务队伍,对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二是鼓励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一次性初创企业补贴。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自主创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三是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扶持。对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贫困劳动力个人自主创业的,可享受最高额度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如果贫困人员能提供反担保措施,可享受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按规定给予贷款贴息扶持。
二是就业扶贫车间吸纳一批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的贫困人员就近就业。一是引导搭建就业扶贫车间。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通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二是鼓励当地企业、农村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员就业。鼓励支持各单位组织参与进就业扶贫工程,开发岗位资源吸纳安置贫困人员就业,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企业吸纳和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搭建用工帮扶平台促进一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与社会上优质的第三方劳务派遣服务公司沟通合作,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县域外有组织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根据市里下发的关于落实交通补贴指导性文件精神,简化申报手续和申报材料,做到随时申报、随时审核、随时拨付。积极探索开展远程招聘、定向共享岗位信息等多种服务手段,鼓励、支持、引导各类用人主体积极参与就业扶贫,征集并推广一批劳务品牌,以品牌促对接,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
四是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兜底一批劳动能力弱、年龄偏大的贫困人员就业。深度开发一批保洁保绿、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山林防护、农家书屋等公益性岗位,鼓励贫困村利用村集体收益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来兜底安置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人员就业。引导和鼓励当地企业、合作社开发岗位,特别是“三保”方面(保洁、保绿、保安)的岗位资源,吸纳一批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又不想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就近就业。通过给予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就业补助形式,鼓励他们优先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安排就业岗位。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激发内生动力。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深入开展“10·17 扶贫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就业扶贫就业创业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镇)村、进青年创业者联盟”实践活动。以“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为主题,选树一批就业扶贫典型,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引导贫困劳动力形成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自立自强和自主脱贫。
目前,永修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1813人,落实交通补贴补助资金77.27万元。开发公益性扶贫岗位686个,已全部安置贫困人员就业。开办了家政月嫂、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盲人按摩、电商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帮助711名贫困劳动力提升技能水平。成功介绍121名贫困人员在扶贫车间找到了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增收。在全县范围内选出了一批“就业创业标兵”,进行了跟踪宣传报道,营造了自主脱贫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