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8年以来,在贵州省遵义市人社局和上海市人社局的共同努力下,遵义市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地乘坐大巴车来到上海市各企业务工,让他们实现了开阔眼界、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截至目前,输送到上海市各企业就业的遵义籍贫困劳动力已达797人。
打造“沪遵劳务直通车”设立专项帮扶资金
为全力打造“沪遵劳务直通车”劳务品牌,2018年以来,沪遵两地采取上下联动、内外联动、条块联动,以及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专业机构的模式,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用工、群众脱贫”的就业扶贫新格局,在遵义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及各受援县(市、区)人社局设立了12个沪遵劳务协作工作站,在4家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设立服务点,发挥政府部门的指挥调度作用,展示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让遵义市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上海市企业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对接成功后到上海市就业。“沪遵劳务直通车”入选2018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遵义市以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为目标,在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的同时,充分考虑贫困劳动力务工心理和基层开展工作的复杂程度,对贫困户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务工生活费补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发放用工补贴、创业带动补贴,对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并助其实现就业的机构给予劳务输出服务补贴。补贴形式多种多样,补贴资金200元—20万元不等,目前已安排1.05亿元帮扶资金专项用于沪遵劳务协作。
抢抓劳务协作机遇开启两地劳务对接
今年以来,遵义市人社局与上海市人社局密切协作,抢抓沪遵劳务协作机遇,寻找结合点,找准对接点,用好用足4800万元援助资金。在两地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松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出资在遵义市成立了贵州省富宇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而上海和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佳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则在遵义市联合成立了遵义市四方智汇职业培训学校。沪遵两地8家人力资源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到就业扶贫一线,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中介+企业”的劳务输出模式。
为强化双方劳务合作机制,今年春节前夕,遵义市人社部门到上海市对接岗位信息和落地服务,实地查看了上海市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拟定促进遵义籍劳动力在上海市企业稳定就业的具体措施。
今年初,上海市人社局组织了20家上海市企业到遵义市参加该市2019年“春风行动”暨沪遵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485个。
同时,在贵州省人社厅领导的带领下,遵义市人社局又到上海市对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有关事宜,与上海市人社局就沟通协调、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人才帮扶、农民工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事宜进行了交流,确立了2019年沪遵劳务协作工作框架。
此外,遵义市人社局与上海市人社局签订了《2019年上海遵义劳务协作协议》。遵义市副市长刘承东率队赴上海对接两地劳务协作工作,并代表遵义市委、市政府赴上海慰问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遵义籍员工。
据了解,上海市和遵义市又在遵义市联合召开了劳务协作座谈会,交流和探讨进一步加强沪遵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合作机制问题。
加强两地协作举办岗前职业培训
今年上半年,通过沪遵两地广泛宣传、精准对接和优化服务,两地已联合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29场,针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31904个,遵义市向上海市输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400余人。在上海市人社部门的帮扶下,遵义市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28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222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981人,转移到贵州省外其他地区就业3180人,在省内转移就业7520人。
今年年底前,遵义市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通过沪遵劳务协作,大力扶持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将其有组织地输出到上海市稳定就业300人以上,帮助已转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开展上岗前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左右,进一步强化“沪遵劳务直通车”劳务品牌建设。(李洪 唐金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