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市场化培育机制,构建起一支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2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0.6%。
创建职建一体化平台 培训全程“网上跑”
“以前办个培训班,我们要先到市人社局提交办班申请表等一整套材料;培训结束前5天,要准备好鉴定表和方案,送到鉴定中心去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等鉴定结束拿到证书后,还要到市就业局申请培训补贴。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办个培训班至少需要跑3次。”普陀山乐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是舟山市一家定点培训机构。由于公司位于普陀山,每次要办培训班,工作人员高扬都要多次前往舟山本岛。
不久前,舟山市创新建立职业能力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从开班备案到申请资金补贴的一站式服务。培训机构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进行招生并发起开班备案;人社部门通过平台在线审批,并借助网络监控设备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培训鉴定机构可以在线接受培训机构提出的鉴定申请,对合格人员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将结果推送至人社部门;人社部门审核后,发放职业培训补贴。全过程网上流转,数据自动推动,流程无缝衔接,服务便捷高效。
“有了一体化平台之后,我们就不用多头跑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在外岛的培训机构,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办培训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高扬脸上满是笑容。
“从去年开始,我们将舟山公共招聘求职平台与职业能力建设一体化平台‘链接’起来,一方面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来设定办班类型,另一方面也引导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就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舟山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戴国洪介绍。
启动新型学徒制试点 供需对接精准化
2018年,舟山市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试点。浙江舟山技师学院与兴港物业等企业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办智能楼宇管理高级工班等新型学徒班,将校企合作贯穿到招生就业、专业布局、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职业培训、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首批98名新型学徒已顺利注册入学。
“2018年,我们与四川省达州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建立了东西部职教劳务协作机制,积极促成两地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育,输送技能人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脱贫。”舟山市人社局副局长阎英群介绍。
以深化东西部对口扶贫为契机,舟山技师学院与四川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创新“2+1”模式,即学生先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学习2年,第三年选派部分学生到舟山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强化培训,随后推荐到订单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就业。
目前,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已有4批次120余名学生来到舟山。经短期培训后,学生已分别被安排到船舶修造、机械制造、酒店餐饮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何平安是这批学员中的一员,他原是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全家共6口人,父亲几年前从7米高处摔落,导致腿部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11月底,何平安随同另外14位同学来到舟山技师学院,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技能强化培训,随后被安排到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今年6月实习结束,何平安选择留在公司正式就业,目前月工资5500元左右,极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近年来,舟山市斥资8000余万元,依托职业院校,共打造了7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依托船舶制造企业重点打造了8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各类培训机构设立职业技能定点培训71家。今年1-7月,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开展社会化培训8800余人次。
打造“海员大比武”品牌 培育渠道多元化
舟山既是海运大市,也是海员大市,海员数量约占浙江海员的60%、全国海员的6%。2011年,交通运输部在舟山设立“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目前舟山已成功举办了5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该赛事已成为舟山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今年6月,以“培育航海工匠、助力交通强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在舟山市举办。在为期4天的赛程中,来自全国各大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的43支队伍共486名选手,进行了船舶应急避碰、航线设计、海员铁人三项接力等9个比赛项目的角逐。此次参赛的港澳台选手有60人,大赛还首次邀请了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前来观摩,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
“除了海员大比武,我们每年还在全市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到今年已是连续15年举办。对在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优胜的选手,我们直接授予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些比武练兵活动,为技能人才成长开辟绿色通道。”阎英群说。
近年来,舟山市有10万余人次参加各类大练兵和大比武,范围涉及港口、船舶、机械、旅游等50余个工种。通过练兵比武,有1000余名选手晋升为技师,5100余名选手晋升为高级工,500名选手被认定为舟山市技术能手。(孔莉芬)
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
姜伟伟/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