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开辟就业广阔新天地——鄂温克旗人社局的精准助业实践

2019.09.10

“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内蒙古东北部,不仅风光迷人,而且有民风独特、民俗多样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鄂温克旗人社局着眼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响应着双创的时代号召,于2016年3月建成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园,树立起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助业的典范。

“助业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有强有力的载体”

和大多数县域一样,鄂温克旗的大多数家庭妇女是未就业人群的“主力军”。受传统观念和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家庭负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家庭妇女就业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大多数赋闲在家。

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难题,鄂温克旗人社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通过打造一个产业园来解决就业、实现助业。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从有想法到见效益,短短的3年时间,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这个创业园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创业园,建设当年就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2016年以来,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79家,其中孵化成功企业67家,现有入驻企业112家,直接带动近千名家庭妇女实现就业,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就更多了。”鄂温克旗就业局局长鄂晓东说。

鄂温克民间服饰、传统手工皮毛技艺、厄鲁特蒙古族服饰……徜徉在风格各异、类别繁多的店铺里,记者发现,这些少数民族传承项目在吸纳广大家庭妇女就业的同时,也普及了传统工艺。

“这个太阳花制作得很精致,也很有寓意,来这里旅游买上几个送家人朋友,很有纪念意义,同时也是支持这些家庭妇女就业嘛!”一位来自东北的游客对记者说。

“助业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有强有力的载体。创建创业园就是个很适合的途径。”鄂晓东说。

“助业想要顺利推进,必须有成熟的培训体系”

“通过参加特色产业培训,我已经从贫困的泥潭里挣脱出来了,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米格木尔是鄂温克旗锡尼河镇孟根础鲁嘎查的一名残疾人,由于腿脚不便,哪怕是5公分高的台阶,他都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走得上去。就业对他来说,仿佛是很遥远的事。

通过鄂温克旗就业局的推荐,米格木尔参加了特色产业培训,来到位于创业园的兀傲皮具有限公司,学习皮雕制作技艺。

参加特色产业培训期间,他一遍一遍地练习,慢慢磨练制作技能。通过不懈努力,米格木尔不但掌握了技术,也见到了经济效益。现在他每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米格木尔所说的特色产业培训,是2018年4月鄂温克旗就业局制定的《鄂温克旗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即以太阳花制作、鄂温克民族服饰、皮雕制作、民族特色食品制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组织创业园内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专家老师等师资力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无业家庭妇女等群体开展特色产业培训,从而挖掘和培养掌握民间传统技艺的专业人才。

“助业想要顺利推进,必须有成熟的培训体系。”鄂晓东告诉记者,方案制定以后,创业园的商户们都积极响应号召,不少贫困户慕名而来学习技术。2018年,共有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特色产业培训;2019年该旗已开展25期特色产业培训班,培训学员399人。学员培训合格后,大多数人都在园区或者家里实现了就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助业想要扩大影响力,必须多搞一些活动推广”

在创业园区采访入驻商户时,一家制作太阳花的店铺老板告诉记者,她刚刚在今年7月份参加了创业园组织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首届“创业杯”民族手工艺制作展示大赛,并且获得了名次和奖励,同时也吸引来一些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她非常开心。

据了解,这次大赛历时近1个月,以“展示民族技艺才华·献礼建国70周年”为主题,分为作品征集、初赛、复赛、决赛、展览、颁奖、销售等环节,全市民族工艺匠人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踊跃报名。

“这次大赛,一方面是着眼于展示特色产业培训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造帮助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的良好氛围。助业想要扩大影响力,必须多搞一些活动推广。”鄂晓东说。

助力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人社部门责无旁贷。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似一方政府部门助业的“试验田”,通过广泛开展特色产业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蜕变,帮助他们找到职业方向。(王永)

  • 公共就业服务
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内蒙古东北部,不仅风光迷人,而且有民风独特、民俗多样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鄂温克旗人社局着眼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响应着双创的时代号召,于2016年3月建成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园,树立起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助业的典范。 “助业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有强有力的载体” 和大多数县域一样,鄂温克旗的大多数家庭妇女是未就业人群的“主力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