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社局为来新区的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劳动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打造农民工满意的‘温暖人社’,农民工工作成效显著。”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局长曲波介绍。
技能培训送到家门口
如今,西海岸新区王台镇东村村民唐培磊每月4000多元收入,他逢人便感叹生活的美好。而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因没有技术而找不到稳定工作只能远赴外地务工而抑郁。
他的变化源自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开展的就近就业“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和技能培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多亏有了政府,不仅学到了各项技术,还有企业主动上门送工作,一分钱不用花,实现了就近就业。”唐培磊说。“其实我的技术就是在新区人社局根据企业用工‘订单’开展的就业岗前培训活动中学到的,工作也是今年5月份在‘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到镇街活动中找到的。”唐培磊说,“记得很清楚,那是在我们镇举办的一场专场招聘会,专招电工、焊工、钳工、安装工等技术人才,当初好几家企业要我,我自己挑了一家环境较好、离家最近的企业,能够‘村头就业挣钱顾家’。”
“今年,为推动乡村振兴工程,西海岸新区人社局积极探索,及时加大与镇街、社区及属地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有力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技能水平和企业职工的稳岗水平。”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主任王植彬说。
挣钱顾家两不愁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张家楼镇大集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吆喝声与群众咨询声此起彼伏。一场由新区人社局、张家楼镇乡村工作服务队联合开展的“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进社区、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在此拉开序幕。
“之所以选择在大集上搞活动,图的就是人多,让方圆几里的村民都知道咱们这里有招工信息,都来了解一下,遇到合适的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了。”新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大鲲看着集市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说,“这次,我们带来1000多条用工信息,可以满足大家的求职需求。”
在招聘洽谈会现场,人头攒动,每个招聘单位咨询点前都围着四五人咨询就业问题。“生完孩子后,我准备找一份新工作。刚才发现有好几家企业都很适合我。”该镇良家庄村民王月红指着手中的几份招聘简章说,“前几年我在青岛开发区打工,现在有了孩子,想找一份离家近、挣钱带孩子都不耽误的工作。现在镇上的企业比前几年多很多,工资待遇也提高了,好工作很好找。”
在现场,前来招聘的以镇域内企业居多,也有区内其它企业,招聘岗位涉及操作员、销售员、维修工、会计、服务员和采摘工等30余个工种的600余个就业岗位,从青年到中老年都能找到适宜的工作岗位。在现场咨询点前,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于全江一上午都忙着解答应聘者的用工问题。难得的休息空当,他侃侃而谈:“我们酒店就在镇上艺博城北面,今年5月份开业,目前需要招聘近百人,福利待遇都很正规。由于来找工作的大多是当地人,所以有意向的很多。”
撑起合法权益“保护伞”
“我是外地人,单位长期拖欠工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了,可把我急坏了。多亏了你们帮忙,不到3个小时我就拿到了工资,真是太感谢了。”日前,一名讨薪农民工从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血汗钱后激动地说。
“今天我知道了短期用工要按周支付报酬。”“我们外来打拼的,文化程度低,不懂法,以后有法律问题真能在微信上咨询吗?”每当劳动用工“事前预防”集中培训走进企业时,工人们的问题就一个接一个。
原来,西海岸新区人社局联合司法局开设“案件调处”窗口,通过调解说服、疏导等方法,及时化解农民工与企业的矛盾,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办案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实现了服务效率大提升。
“请提供你们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人员名册等相关台账。”日前,在西海岸新区一处在建楼宇工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员严肃地对企业负责人说道。对方显得有些惊讶,因为对于这些建筑企业来说,年底检查是习以为常,而年中开展检查,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厚厚的材料很快铺满了桌面,两名监察员进行了详细查询,还与现场的多位农民工进行了沟通,现场制作笔录予以比对。虽然最后没有找出什么“毛病”,监察员还是提醒企业,千万不能在农民工工资发放上做任何手脚。
“这次是我们提前给企业‘敲警钟’。”监察员介绍,岁末年初往往是建筑行业劳资纠纷高发期,但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看来,提前介入,加大力度检查,将仲裁庭、劳动监察业务受理窗口直接设在工地,可以有效去除建筑企业的麻痹思想,尽早发现疏漏予以补足,避免农民工的血汗钱流失。(李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