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战略行动的决策部署,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抓实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着力“四场硬仗”,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好基础设施硬仗
一是县级统筹、帮扶部门协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具体落实,以村为单位,全域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累计建成通村水泥(油)路1247公里、通组路硬化933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30户以上自然寨道路硬化率100%,行政村100%通客运。二是先后实施农网改造1180个自然寨,行政村通动力电率达100%,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8.86%。三是行政村实现通光纤宽带接入175个,接入率达98.87%,30户以上自然寨4G网络信号覆盖率达70%。四是采取单村单寨和城乡片区供水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27个,正在建设83个,累计解决28.03万人次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在推进省级危改台帐销号的同时,由县财政筹集资金按照省级标准对已享受补助仍是危房的农户和无房户进行补助,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6853户,配套“三改”327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率达100%。五是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2个、幼儿园21所,建成规范化卫生室102个,就地就近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二、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一是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9852人,其中贫困人口32880人,整组整寨搬迁自然寨251个。二是实行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融合、与公共服务配套相融合、与和谐社区建设相融合和与商业业态相融合”“五个融合”的方式,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13个、安置房9565套,现已累计搬迁入住24320人,预计到今年9月底可全面完成39852人的搬迁入住任务。三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一构架三清单”有效落实,建立安置点党支部8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同时,以保障搬迁群众就业为重点,成立劳务公司,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实现“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累计通过搬迁脱贫16006人。
三、 实施产业及生态扶贫工程,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一是着力打造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以100亩以上坝区、500亩以上果园和可用荒山为重点,推动“菜、果、药、畜禽、林(茶)、烤烟”六大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利益联结模式,创新“三引一带”党建促脱贫攻坚(引产业到镇,布局乡镇主导产业;引企业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技能到户,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带增收到人,开辟复合脱贫路径),先后引入龙头企业4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34个,培育致富带头人530人,全县每年稳定发展蔬菜30万亩次以上,水果种植面积达19.27万亩,干果种植面积达19.3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8万亩,年出栏生猪30多万头、家禽120万余羽,建成光伏电站8座装机容量17.27MW,产业覆盖贫困户11.5万人次。
四、 实施教育扶贫、健康及兜底扶贫工程,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一是认真落实控辍保学“8+1”模式,建立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机制,全力保障县内就读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零障碍,义务教育年度巩固率达94.1%。二是加大县城和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改、扩、建力度,资助13904名南部片区及边远乡镇学生到县城和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就读。三是严格兑现学前教育到高中、中职、高职和高等教育的各项资助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出现因经济困难辍学的情况。四是认真落实深度贫困县医疗保障政策,资助所有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五是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补偿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就医实际补偿比达90%以上。六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每人每年4080元,整合资金为未脱贫、未纳入建档立卡人口低保户和特困户共40700人全额缴纳最低标准养老保险金,实现未脱贫人口应保尽保,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和认可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