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创新载体 把就业最困难群体托住——全国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2019.08.13

一份稳定的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人社部明确就业扶贫方向,通过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四个有力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就业扶贫工作。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1081万人。

挣钱家门口 就业不离乡

“我们每绣一个抱枕,有50元工钱。如果绣团扇、云肩等工钱更高。”在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绣抱枕的陈华礼。

“以前就靠丈夫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挣钱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陈华礼告诉记者,她家曾是天元乡天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儿患有脑震荡后遗症,家里还有生病的老人,需要人常年照顾。“2018年,乡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吸收我成为了一名绣娘,现在1个月可以挣到差不多4000元。家里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陈华礼说。

“外出难、打工苦”曾经是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面对实际情况,如何才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各地人社部门创新思维,就地就近设立扶贫车间、就业驿站、社区工厂、卫星工厂等就业创业新载体,为贫困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

“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有盼头了。”青海省乌兰县藏民卓玛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孩子患病,自己离不开家,一家4口全靠丈夫在外打工,“后来政府给我推荐了公益性岗位,让我做起了护林员,每月能挣到2800元。这笔钱给孩子看病买药足够了,还能买点营养品给他补一补。”

像卓玛一样,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曾经是不少贫困家庭面对的现实问题。为解除束缚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枷锁,人社部督促各地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综合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把就业最困难的群体托住,让贫困劳动力都能走上就业路。

从就业脱贫迈向创业致富

今年50岁的哈斯格日乐曾是内蒙古鄂温克旗伊敏苏木红花尔基嘎查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因患有慢性肾炎、脑梗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疾病把一个本来就不殷实的家庭拖进了贫困的深渊。

“我很喜欢民族服饰,从小就跟长辈学习制作,掌握了生产过程。”有病在身的哈斯格日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民间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做得一手精致的鄂温克族、蒙古族等民族服饰,“设计、剪裁、缝制都难不倒我,我缺的是场地和资金。”

2016年,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哈斯格日乐成立了艾罕民族服饰工作室,搬进了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的经营场所,享受房租减免优惠。有了自己的品牌,哈斯格日乐的收入增加到每年10万余元。昔日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有了好政策的帮扶,哈斯格日乐在自己脱贫致富后不忘帮助身边更多的贫困人员。“我的工作室常年接收贫困户学员,培训他们学习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制作。”哈斯格日乐说,今年她已经培训贫困户学员20人,“这些人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后,都可以承接艾罕民族服饰的订单,实现脱贫增收。”

一人创业,能够带动一群人致富,哈斯格日乐的故事就是鲜活的例子。在全国各地,人社部门通过建立返乡创业孵化园扶持贫困人员成为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用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

在陕西,人社部门扶持认定21个贫困县为返乡创业示范县,共建设孵化基地420个,通过创业带动5.9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全省共帮扶1.75万名贫困劳动力成功创业。

在贵州,“雁归兴贵”助力就业脱贫。自2015年,“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贵州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231.67万人,全省各级各部门完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152万余人,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

担使命,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心中怀真情,双肩担责任。全国“人社服务标兵”担使命、履职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西藏自治区人社厅人事考试中心能力测评科科长拉巴次仁在担任驻村干部期间,通过抓党建、强队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社保费征缴是社保工作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千头万绪、政策性强。组织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我,是对我的信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社保局登记征缴科科长蔡兰讲述了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做好社保费征缴工作的经历。

孟克巴特尔是青海省海西州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也是州人社局派驻到天峻县天棚村的第一书记。村民居住分散,为了摸清天棚村情况,尽快找到一条脱贫之路,他克服高原缺氧、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困难,走遍了天棚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如今的天棚村,已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成为天峻县脱贫攻坚典型村。

在宣讲中,西藏自治区的两名人社干部分享了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西藏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戚志刚遇到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心平气和劝解,甘愿做他们的“出气筒”;拉萨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的汪济民以饱含真情的赤子心,做无微不至的服务者。

不止步,向榜样学习看齐

这两场宣讲,接近200个座位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西藏人社厅副巡视员李虹在宣讲会总结讲话中说:“我们要以标兵为镜子,对照自己工作的不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永远保持初心,弘扬和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这次宣讲为我们林芝市人社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参加此次活动后,林芝市人社部门的干部职工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推动人社工作再上新台阶。”林芝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雍尚荣说。

平措是拉萨市城关区人社局一名工作人员,他的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两页心得。“标兵们在对待群众和服务群众时的一些做法让我很受启发,也很让我感动。我会向标兵看齐、向标兵学习,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不断缩小和标兵们的差距。”平措说。

林芝市人社局就业中心的德吉央宗参加了此次活动。“作为业务大厅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要像标兵那样服务群众,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始终,成为像标兵一样优秀的人社工作者。”德吉央宗说。(赵为)

  • 就业扶贫
份稳定的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人社部明确就业扶贫方向,通过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四个有力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就业扶贫工作。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1081万人。 挣钱家门口 就业不离乡 “我们每绣一个抱枕,有50元工钱。如果绣团扇、云肩等工钱更高。”在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绣抱枕的陈华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