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大别山区的湖北省黄冈市,是革命老区,也是教育之乡。每年,黄冈市有4万名学生进入高校就读,留在本地的却不足5%。本地大学生留不住,外地大学生不愿来,黄冈市饱受人才缺失之痛。
为了扭转人才流失的局面,2013年以来,黄冈市创新模式,通过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让他们走进黄冈、了解黄冈,进而鼓励引导在黄冈市就业创业。
黄冈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黄冈市已吸纳来自全国400多所高校的10万余名大学生到岗实习实训,近3万人留在黄冈市就业创业。
引才+留才 实训就业一条龙
“上大学的时候,我跟随暑期实践团到黄冈晨鸣浆纸有限公司参加了两个月的顶岗实训。”湖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徐庭说,“实训期间,我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拿到了公司发放的实习工资和黄冈市人社部门给予的生活补贴。毕业后,我就决定留在公司工作了!”
近年来,黄冈市精准对接产业所需,每年常态化、有组织地赴高校走访相关部门、院系,通过市校对接机制,将理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实训,在吸引大学生走进企业的同时,也为企业留下一批“轻车熟路”的实用型人才。
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学段状况和专业特点,黄冈市分类推出了普通顶岗实习、课题调研实习、研究生挂职实习、订单式就业实习等多种实习模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2018级300余名应届毕业生通过在黄冈晨鸣浆纸有限公司参加订单式就业实习,一次性留下112名学生就业。成都彩虹电器中南有限公司采用工学交替互动式、实习就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让很多实习实训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实训和就业无缝衔接,既能提高实习实训质效,又能满足企业用工和产业发展需求,还能让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实操经验,顺利实现就业。”黄冈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建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300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700家、企业600家,可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2万个,拥有实习实训带教导师3328人;市、县两级投入8000多万元建立起实习实训生活基地11个,可同时容纳6000多人入住。
聚才+用才 产业创业同步走
2014年,武汉大学毕业生汪航和他的创业团队经黄冈市人社部门引进,入驻市直黄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还请导师为我们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孵化培育,我们成立了湖北思勤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汪航说。目前,公司主营自助销售(冰淇淋)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拥有整机发明专利,累计获得4200万元的融资。
通过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黄冈市不仅打通了引才渠道,还为创业者、企业、高校搭建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目前,黄冈全市1400余家规上企业与该市常态化保持合作的上百所高校建立起紧密联系,获得高校、科研院所、学者、教授及创业团队长期提供的技术指导、决策咨询服务。
湖北卫尔康投资集团根据实习大学生的专业及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安排实习导师,并帮助与公司签约3-5年的毕业生偿还助学贷款,还为公司相关领域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10万元贷款支持。自2013年以来,公司共接纳200多名大学生到岗实习实训,其中40多人主动选择留在公司。
“高校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企业用人、留人的主体作用得以凸显。而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基地延伸的有机融合,为黄冈市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黄冈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吴华钊 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