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万物葱茏,山城重庆迎来一群热情的国际访客。5月28日,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市国际展览中心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展开了激烈角逐。
精巧的木工作品,精美的时装设计,各具风格的花艺,整洁规范的管道……两天的比赛,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绝技、亮绝招,留下了关于美的技术与艺术。
场内技能比拼 场外交流学习
本次技能大赛的Logo是以“鲁班锁”为原型设计的。在大赛现场,现代“鲁班”——精细木工项目选手也备受关注。
精细木工项目是指通过手工和机器设备,使用各种形式的榫卯榫接连接两个或以上的木质零部件,形成结构用于门、窗、楼梯和其他建筑物体的竞赛项目。
在比赛现场,每位选手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刀具、锤子、电钻、尺子等数十种工具。选手个个拿出看家本领,一边看图纸,一边做标记,一边打磨工具,内部榫接、外部榫接、表面砂光和外观……每一个模块都尽善尽美。
“比赛硬件、软件设施都很成熟,能看出我国对本次比赛非常重视。同时,大赛中高手云集,我国选手的技能水准很高,但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木文化学会副会长杨金荣来到场边观摩,并不时地用手机拍摄比赛细节,与同行人员探讨选手表现。
在管道和制暖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身着白色T恤的波黑小伙DaniloDurica正手持钢锯,专注地裁锯着用以安装热水器的特殊材料。
据了解,在参与该项目的选手中,日本和俄罗斯选手具有一定的大赛经验,他们曾在2019年3月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上,分别获得过第一名和第二名。
“日本选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的职业素养很高,比赛过程中不慌不忙;比赛结束后,不少选手场地比较乱,但是他的场地就很整洁。”赛后,中国选手陆宇航告诉记者,对于他来说,这次比赛主要是向国外选手学习的过程。
澳大利亚汽车技术项目选手安东尼·特里斯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人都非常友好,我在赛场内外认识了很多朋友。期待能在第45届世赛与他们会面。”安东尼·特里斯说。
对标国际标准 打造世赛“练兵场”
我国时装技术项目选手曾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冠军,因此,该项目在赛场上的关注度非常高。
“尽管本次大赛中,该项目比赛时间与世赛相比缩短了8个小时,但是我们都完全依据最新的世赛内容和评分标准来设计比赛。这也是此次比赛吸引了很多国家来参赛的原因。”时装技术项目裁判长李宁告诉记者。
通过面料款式设计、立体裁剪装饰设计、装饰再造、整体装扮4个模块的考验,来自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学生温彩云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冠军。
谈及夺冠原因,李宁表示,这得益于技工院校在选手培养过程中,把企业和行业的一些规范和标准,纳入到了培养体系中。
“通过将评价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使我们的培养能够直接适应和吻合行业要求。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对标世赛标准,非常注重过程评价。”李宁分析说。
对于管道与制暖项目来说,也有一个标准的国际工艺流程。裁判在本次比赛更注重于客观评分,过程性评分只占较少部分。
“技术来源于生活,选手完工后,裁判们根据项目的运行情况来进行判定和评分。”谈到具体的规则,管道与制暖项目副裁判长严开淋表示,细节处理很重要,比如,选手有没有按图施工,有没有达到要求的安装质量,管道尺寸是否标准,水平垂直度、接头连接、压力试验是否达标,这些因素都影响评分结果。
创新开放办赛 与市民“零距离”接触
“您好,请坐!请问需要喝点什么?”……在餐厅服务项目比赛中,选手张明明正在为嘉宾进行餐前服务。据介绍,这些嘉宾都是从报名市民中挑选的。
“选手全程都是微笑服务,从刚开始入座到用餐结束,都让人感到很专业。”作为体验嘉宾的李女士说,“在她们的服务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热情,还有真诚。”
除了观赛区,体验区的观众同样爆满,其中不乏成群结队的学生,还有听到媒体报道特地前来体验的市民,还有不少外宾。
在花艺项目比赛场地旁边,观众体验区挤得满满当当。观众可以根据现场提供的花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花环。
“感觉自己美美哒!”不少女性观众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环,满意地离开。
美发项目同样设置了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智能系统上传照片,系统会自动匹配多种风格。观众可以任意选择发型,查看效果,为换发型作参考。
在电子技术项目比赛现场,一台“灵活”的魔方机械手正在表演它的“独门绝技”,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神奇地完成一个魔方的复原,引得前来围观的市民连连赞叹:“绝了!”
“魔方机械手是工业机械臂的变形。电子技术比赛内容比较枯燥,参观的市民大部分会看不懂,所以我们放置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设备,增加现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电子技术项目教练林煜生表示。
据了解,大赛期间,市民可前往“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官网免费领取门票,到现场观摩精彩技能比拼。大赛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比赛期间,展馆累计接待观众达4.3万人次。(黄晓云 孙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