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王家台小书记”李兴子: “就业小班车”开出致富路

2019.04.17

李兴子(左三)带领村民开始种植黑枸杞。

凌晨五点,李兴子从村部的宿舍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开车前往村民郑立华家。今天,郑立华要去房山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参加环卫公司的面试。

“嫂子,咱得出发了,晚了可能堵车。”

“小书记,都第五回了,这次能成吗?”

“你跟人说能踏踏实实干下去,不怕吃苦不怕累,咱扛过头个月就习惯了,能成的!”

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王家台村到房山城区,要走70多公里的盘山路。一路上,李兴子不断给郑立华疏导情绪,指导面试技巧,进城前还找了家饭馆带她吃早餐。

作为北京市人社局下派的驻村干部,李兴子在王家台这个深山村工作已逾两年。这样的“求职”路,他跑过上百回,最多的时候一天拉着七八个人进城,跑两个来回。这辆往返于王家台和北京城的“就业小班车”,两年多来里程表增加了7万多公里,带着王家台村27人成功转移就业,全村157户低收入户预计在今年全部“脱低”。

步步为营——

“先敲开门,把心焐热了”

2016年12月,32岁的北京市人社局规划统计处干部李兴子接到一项新任务,到王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领导殷殷嘱咐:“你要带着感情去为民服务。”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李兴子,对农村有些好奇和期待。备上电褥子、电暖器、折叠行军床,他开车去村里报到。

村里的条件比想象的艰苦,行军床支在村委腾出的一间小办公室里算是有了宿舍,洗脸水里掺着一股煤油味儿,旱厕的气味也需适应。

然而,村里的环境没将李兴子吓住,村民的反应倒让他措手不及。

“你来带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打算怎么个花法?”

“去外头干活太累了,能不能给大伙儿统一搞个低保享受一下?”“你们单位管着农民养老金,能不能跟你们领导说说,每人涨个一两千块,我们不就都‘脱低’了?”……

面对这些问题,李兴子只能摇头。村民们认为他“没有硬货”,就是来“镀个金”,立马对他没了兴趣。

怎么办?李兴子反复琢磨,“先敲开门,把心焐热了”。

李兴子做规划统计出身,利用本职工作的优势,从市局的数据库中将王家台村157户低收入户的相关信息导出分析,并准备入户看看情况。

村干部对李兴子这位“上头来的人”有防备,推脱说只有晚上才能入户走访,想着夜黑风高山路难走,没几天小伙子肯定就放弃了。“没想到,他挨家挨户走访了两个月,村里低收入户一个不落,我们才发现他真是来干事的。”王家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兆忠服气了。

走访一圈,算是在村里混了个脸熟。李兴子接着当起“顺风车司机”,路上遇到城里回来坐过站的、回山沟里没车的大叔大婶,都随招随停送一程。村民干农活,他也跟着下地,周末回城总帮忙给村民捎带点日用品。得知村民们偏爱中医,他又联系局里协调广安门中医院进村义诊。

两三个月的功夫,李兴子融入了王家台村。

开局有利。李兴子谋划起“正事儿”——帮助村民找到脱低致富的门路。

王家台村原本以石板建材产业为经济支柱。2012年,北京市实施“空气清洁计划”,村里的石板建材厂全部关停。全村低收入户中70%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没有固定工作,村里有活儿就打点零工,没有就待在家里。

必须想办法转移就业。

借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契机,李兴子反复介绍就业政策和就业新理念——王家台村属于矿山关闭地区,村民外出转移就业能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工作一年以上还能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稳岗补贴。就业不等于打零工,就业稳,脱贫就稳了。

“他把政策说得特明白。”村里的老党员谢书云心思活络了。

万事俱备,只欠“春风”。

2017年3月,李兴子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借势“春风行动”,在霞云岭乡举办了低收入户精准就业招聘活动。十几家企业前来招聘,场面十分热闹。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天一个没成。

“村民没有面试经验,有的说话都不利索,用人单位看不上。有的村民对外出仍有些抵触。”一盆凉水浇醒了李兴子。他想来想去,还得因人施策。

屡败屡战——

“我不怕忙不怕累,就怕干不好”

缓了几天,李兴子重整旗鼓,决定“打个样”,先把几个人介绍出去,成功了回来宣传,效果要比空口白话强。

年轻人和有过外出工作经验的人,成为李兴子的“第一顺位”。

杨维军和杨维旭兄弟俩,一个“85后”,一个“90后”,整天在山沟里待着,靠着父母的补贴过日子。

李兴子从城里请来职业指导师,直奔位于山旮旯里的杨家。在专业人员的一再引导下,兄弟俩终于有所松动,迈上了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

有一就有二。李兴子趁着热乎劲儿,把村里的青壮年全“招呼”了一遍。

外出就业,还得有岗位。李兴子缠上了半个“娘家人”霞云岭乡社保所所长董华强,天天向他打听招聘信息。

在董华强的推荐下,李兴子联系了一家坚果厂,带着几个村民前去面试,终于有5个人顺利上岗。

没想到,上岗第二天,李兴子就轮番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要么嫌忙嫌累,要么觉得公司规矩多不自在,都想回村。劝了一遍又一遍,坏消息还是来了。2018年元旦,李兴子接到村民赵淑翠的电话,“俺几个都不想干了,小书记对不住了”。

郁闷了好一阵子,李兴子等来了北京市的就业新政: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北京市计划通过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1.2万名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5年每人可享受每月2500元的补贴。

有了“热腾腾”的补贴政策,李兴子决定再战。他一眼相中了北京排水集团,国企待遇好、岗位稳定,参加社保包吃住。在北京市、房山区人社局的协调下,北京排水集团到霞云岭乡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李兴子提前给全村符合条件的村民打了电话,介绍岗位情况和补贴政策。招聘当天来了十几人,顺利应聘上了6人。

借助新政的东风,转移就业变得越来越顺。第一批成功就职于排水集团的郑明海、郑明军兄弟俩,经常在村里职业介绍微信群里宣传,“有宿舍住,每天都有鱼有肉,固定点上下班,每个月到手五六千元”,带动了一大波年轻力壮的村民外出就业。

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人气越来越旺。最忙的时候,他一周至少3天往返于城区和山村,陪着村民面试、体检、签劳动合同。“我不怕忙不怕累,就怕干不好。”他说。

“村里交通不便,最后一趟公交是下午两点半。找工作很费事,我怕跑多了他们坚持不下来,也怕人生地不熟他们心里慌,干脆一路送到底。”李兴子觉得很值,不到半年,村里就有20个人成功转移就业。

见缝插针——

“也得给不能外出就业的村民留点盼头”

年轻人和“4050”人员能出村转移就业,超过劳动年龄还能劳动的人怎么“脱低增收”?李兴子很头疼。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2017年4月,村里来了一批“贵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专家们。

霞云岭乡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很多单位到这里办党日活动。刚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党支部在王家台村组织党日活动,李兴子在接待过程中,见缝插针地向农业专家咨询是否有适合引进的产业。

“我们组织培育室有一批从青海引进的黑枸杞,适宜高山种植,可以尝试一下。”一来二去,李兴子和专家聊出了成果。依托学院的科研项目,5000多株黑枸杞“远道而来”。李兴子带着20名低收入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参与种植,甩开膀子连干了几天。

他之后收到了一份惊喜——蒙尘的车上被人用手写下了“王家台小书记”的字样。原来,村民们这些天参与种植,人均增收约900元,心里高兴就借此表达了朴素的感谢。

为了确保黑枸杞种植的效果,考虑到高山上成片的10亩地不易养护,李兴子又在山间挑选了4户种植示范户,让他们单独培苗。最初,村里没人愿意拿地出来种“不认识”的作物,李兴子从支委郑明霞入手。郑明霞拿出后院的八分地,又引导亲戚加入,尝试黑枸杞种植。

没想到的是,一天,李兴子带着农职学院的专家马喆到村里了解种植情况,发现一户种植示范户的地里已经种上了黄豆和玉米,黑枸杞不见踪影。“俺看这小东西麻烦得很,不怎么长,想着还是种点长得快的吧。”农户郑有华说。

这可把李兴子急坏了,赶紧给老人家解释,黑枸杞有3—5年的生长期,长得慢但投产后每亩能获利上万元,养护只需要除草、偶尔浇水就行。劝说过后,他又补调来新苗让郑有华重新种上。

此番折腾让李兴子悟到,还得让老百姓先尝点甜头。经过沟通,农职学院用科研经费给种植示范户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的养护费,不仅提前实现了农户稳定增收,也确保了黑枸杞的养护管理。

“兴子是个实在人,和他合作也是看他真心想给村里发展新产业,操心得跟养孩子一样。”马喆开玩笑道。

眼见就近就业的路子可行,李兴子又盘算起山区发展的其他潜能,“也得给不能外出就业的村民留点盼头”。

和村两委研究后,李兴子积极向乡政府汇报,从房山区农委申报获批“王家台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项目共投资167万元,建设期间吸纳30人参与施工,人均增收5000元。

拳拳之心——

“可爱的王家台村已成为我温暖的家”

外出转移就业的人顺利上岗,村里的人也干上了收入稳定的活儿,但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并没有因此停靠,依然奔波在路上。

今年1月,村民郑明军好不容易等到医院床位,准备拆掉几年前受伤时打在腿上的钢板。结果,他在办手续时发现,自己的医保已从居民医保转为职工医保,但还未备案,暂时无法正常使用。不知所措的郑明军第一时间给李兴子打了电话。

隔天,李兴子就把新社保卡送了过来。原来,为了不耽误医院的手术安排,李兴子一大早就从郑明军家中取上社保卡进城,路上联系了西城区人社局协调情况,确认允许代办后赶到现场替郑明军办理了手续。

“在我们心里,小书记就是万能的!”郑明军摸了摸手里的社保卡,脸上写满了信任。

邻村石板台村第一书记姜磊,和李兴子同批进村,算是“相依为命”的兄弟。在他看来,李兴子是真心把村民和村里的事放在心上。“他看到村民,哥姐叔儿婶儿不离口,认了整整一个村的亲戚。”姜磊笑着说。

在李兴子的影响下,现在的村两委干部也个个都成了外出转移就业的“推销好手”。

在市局的领导、同事眼里,李兴子驻村两年,越来越像个基层书记。“每次回来就直奔就业处,他是真的想让深山里的人把实惠拿到手。”北京市人社局规划统计处副处长马超说。

再过一段,李兴子将结束挂职工作,村民们颇多不舍。

“小书记,以后我有事儿还找你,行不行?”村民在路上碰到李兴子,都围着他说话。

“有事儿,你们还随时给我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能帮的肯定帮。”李兴子爽快地答应。

在李兴子心中,“可爱的王家台村已成为我温暖的家”。这不,中午吃完饭,他开着“小班车”又上路了。

驻村两年,肤色变黑、发际线一再后退的李兴子,脚上的鞋开了胶,裤腿上全是泥点子,但他为民服务的心始终透亮。

  • 就业
  • 致富
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王家台村到房山城区,要走70多公里的盘山路。一路上,李兴子不断给郑立华疏导情绪,指导面试技巧,进城前还找了家饭馆带她吃早餐。 作为北京市人社局下派的驻村干部,李兴子在王家台这个深山村工作已逾两年。这样的“求职”路,他跑过上百回,最多的时候一天拉着七八个人进城,跑两个来回。这辆往返于王家台和北京城的“就业小班车”,两年多来里程表增加了7万多公里,带着王家台村27人成功转移就业,全村157户低收入户预计在今年全部“脱低”。 步步为营—— “先敲开门,把心焐热了” 2016年12月,32岁的北京市人社局规划统计处干部李兴子接到一项新任务,到王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