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金寨县牌坊村时,已是午饭时间。在村部扑了个空,顺着蜿蜒的山路拐过一个下坡,老远就看到金寨县牌坊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孙祖文站在一家门口和村民说话。打过招呼后记者才知道,和他说话的村民叫张永军。
张永军怀里抱着晾衣杆,上面挑着一瓶营养液。他身后的空药瓶,从地面一直垒到房檐下。
原来,2017年,张永军患上了克罗恩病,这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胃肠道疾病,只能靠特制的营养液维持生命。一年十多万元的医药费支出,曾让他陷入绝境,“这病就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不到一年就花光了我打工攒下的所有积蓄。要不是有政府、有孙书记帮我,我这个家就完了。”
那一年,孙祖文刚从六安市人社局机关来到牌坊村不久,在了解到张永军因病致贫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按程序将他家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孙祖文还联系协调当地医保中心为张永军办理了医保报销手续,使张永军每月自付药费从1.5万元降至700元。
“村里因病致贫的人不少。李业兴打工摔伤,瘫痪在床30年了;张永贵家更困难,他自己有严重哮喘,妻子又得了癌症,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从张永军家回村部的路上,孙祖文一直在向记者介绍村里贫困户的情况。作为第一书记,他对村里每一户都稔熟于心。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有感情,能为基层老百姓做些事是我的梦想!”2017年5月,六安市人社局组织干部驻村帮扶,孙祖文第一个报了名,并选择了贫困程度较深的金寨县牌坊村担任第一书记。
孙祖文一到村里,大量的问题摆在他面前。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如何开展?如何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为贫困户谋出路、谋希望?
带着问题,孙祖文白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记录好每一户的情况;晚上回到宿舍,分类整理,按照各项扶贫政策进行比对。不到半个月时间,孙祖文的心中就有了眉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孙祖文发现牌坊村虽然四周山水环绕,林秀水清,但树是国家公益林,水属于保护水源,村里不能擅取一分一毫。绝大多数年轻人为了谋生外出打工,村里发展产业缺乏带头人和适龄劳动力。这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原因清楚了,政策理清了,就要拿办法、谋出路。孙祖文积极向乡党委汇报,耐心做村委会年轻人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制定了一套守定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的发展规划,即利用山乡优势,发展绿色、环保种植业。
为了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孙祖文利用扶贫工作队项目资金购买了红芍、樱桃、桃等经济作物种苗,免费发给农户,建立观音树栽培基地,打造“花园式的牌坊”“果香下的牌坊”等系列项目。
村里有种植花生、生姜以及养殖土猪、捕捞河鱼等传统,过去商品转换率差,换不来钱。为此,孙祖文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土特产加工园,通过再加工提升土特产价值,同时组织销售渠道。他还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渠道资源承包村里经营项目,仅租金一项村集体每年就有3万元收入。
在孙祖文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牌坊村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全村共脱贫202户6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