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两业”并举金寨生“金”

2019.04.11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近年来,金寨县坚持“两业”扶贫并举,产业帮扶提升造血功能,促进就业增强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步伐稳健,亮点纷呈,兴业富民生活美的新气象处处可见。

多了收入“增长点”村民致富有保障

“为争取早日实现贫困户就业脱贫工作目标,我县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贫困户就业渠道:一是开发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安置一批,二是组织企业招聘就业一批,三是落实就业奖补激励一批,四是开发辅助性岗位兜底一批。”金寨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余靖介绍。

提到扶贫驿站为全家人带来的希望,金寨县吴家店镇松子关村观塘组贫困人员方荷花满是感激:“多亏政府帮扶,我自食其力,有了稳定收入。”

方荷花的丈夫心脏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儿子还在上学。2017年,吴家店就业扶贫驿站建成,方荷花经过登记报名,被分配到有机稻基地做工,每月收入上千元,此外,她担任油茶管护员,成为了家庭经济支柱。

据余靖介绍,近年来,金寨县围绕就业扶贫基地(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将周边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基地等招募为就业扶贫基地(车间),通过基地(车间)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拓宽贫困户脱贫渠道,同时,利用驿站电商服务中心的代购和代销两大功能,将贫困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市场。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基础,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是稳健生产的“火车头”。“正宗大别山黑毛猪,是用野菜、熟食喂的。一身凝脂细肉,还带着橡树香味。”金寨县关庙乡仙桃村村民詹必武指着自家的猪说,“品质好,不愁卖。”

金寨县以猕猴桃、梨等经果林为特色的“江淮果岭”,以石斛、灵芝、天麻等中药材为特色的“西山药库”,以六安瓜片、黄芽等为代表的“六安茶谷”成为当地着力打造的品牌名片,带动提升相关扶贫产业的发展。2018年,金寨县引导2.7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自种自养贫困户产业达标8700户,落实2.2万户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6144.75万元,实现71个贫困村扶贫示范基地全覆盖。

请来致富“领头雁”助力群众奔小康

春来大别山,阡陌芬芳,绿意盎然。在桂花村,虽还未到茶叶销售和旅游旺季,但闲不住的李德全早早地为这两件事盘算起来。

李德全曾在广东办厂。去年,金寨县试点实施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为主要内容的“能人回归”工程,作为首批四位“能人”之一,临近知天命之年的李德全毅然返乡,回馈桑梓。

来到桂花村后,李德全先后投资180万元建立茶叶生产基地,打造“老山头”电子商务品牌,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就业脱贫,身为村集体企业负责人,他还参与了村里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制定。

“上海多你一家企业不多,少你一家企业不少,但是家乡更需要你!”无独有偶,2015年,因为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的这句话,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胜祥在金梧桐创业园投资建成5000余平方米的万级、十万级洁净厂房。创办三年多来,公司吸纳就业60余人,预计将于今年实现近亿元的销售收入,全面实现产业化后再增加就业岗位200个。

携手攻坚“同行者”“两业”扶贫先扶智

金寨县是人社部定点扶贫县。为此,人社部制定了定点帮扶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2018年定点帮扶脱贫攻坚的21条具体措施,其中便涵盖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等措施。

“一技在身,脱贫有望。针对金寨人口多、劳务输出多的实际,人社部倾力帮扶金寨技师学院,鼓励其加大山区、库区农村招生力度,确保建档立卡高中阶段适龄人口都能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处处长张达说。他于2018年9月3日来到金寨技师学院挂职副院长。

人社部专门印发《关于做好帮扶金寨技师学院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组织名牌技师学院选派7名优秀青年教师到金寨开展支教工作。此外,人社部能力建设司协调广东厂商向学院赠送200多万元的电子技术项目和制冷与空调项目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平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主动“引智”必不可少。2018年10月,人社部在金寨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安徽金寨行”活动,邀请专家来调研,提出可操作意见;工资司、技术指导中心也发挥各自优势,协调专家前来指导培训,助推特色产业“更上一层楼”。

实现“两业”扶贫,除技能扶贫,还需要加强就业服务。在人社部和安徽、江苏两省人社厅的支持下,金寨县在苏州市、扬州市建立了驻外劳务协作基地,持续输出贫困劳动者。人社部劳动关系司主动作为,积极搭建昆山市与金寨对接平台,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多方面对接。

“多年来,人社部挂职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部党组对于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视也源源不断地传导到我们身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刻,依托部里,对接政策、项目建设、产业开发、民生改善,帮助县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责无旁贷。”人社部金寨扶贫工作队队长、金寨县委副书记闫福震表示。

  • 扶贫
  • 金寨
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近年来,金寨县坚持“两业”扶贫并举,产业帮扶提升造血功能,促进就业增强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步伐稳健,亮点纷呈,兴业富民生活美的新气象处处可见。 多了收入“增长点”村民致富有保障 “为争取早日实现贫困户就业脱贫工作目标,我县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贫困户就业渠道:一是开发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安置一批,二是组织企业招聘就业一批,三是落实就业奖补激励一批,四是开发辅助性岗位兜底一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