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四川芦山:三个“更加”推动就业扶贫再上新台阶

2019.03.14

芦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人社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就业扶贫作为管长远立根本的重要举措,不断以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紧盯全县建档立卡的268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鼓励创业、岗位推送、政策兜底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致富。 

建立更加合理更加灵活的扶贫政策 

近年来,芦山县逐年印发以《芦山县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为主体的扶贫政策措施,回应群众所期所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帮助解决出门难、无技能、就业门路不广、创业缺少项目等贫困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问题。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已落实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奖补13人共13万元,以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开展因户施策助增收活动。 

实现更加便民更加高效的就业服务 

将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做实做细,真正做到“招聘开到乡镇头,政策宣讲进门口,岗位送到农民手”。一是送政策到万家。每年举办4次扶贫专场招聘会,每月组织1次“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下乡入村活动。摸清贫困人员就业需求,将招聘会开到乡镇村组,用“草根化”的方式让贫困人员知晓企业岗位信息,实现贫困人员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二是送信息到手中。充分发挥雅安公共招聘网和微信app的平台作用,将招聘活动的招聘场次、岗位信息等全部录入雅安招聘网,贫困人员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开辟更加贴合更加立体的就业途径 

一是修改完善《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奖补方案》。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对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截至目前已落实就业奖补2.4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和典型推动,实现了精准扶贫和创业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开发保洁、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合理安置贫困人员,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提供托底就业帮扶。目前,全县通过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推广就业扶贫车间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市场机制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特色种植、养殖、纺织、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好上手、强度低的优势,引导当地企业到乡到村建立厂房式、居家式扶贫车间,方便贫困劳动力“出家门、进厂门”,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脱贫致富。位于思延乡的芦思华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已吸纳1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贫困
  • 扶贫
  • 劳动力
  • 岗位
  • 政策
充分发挥雅安公共招聘网和微信app的平台作用,将招聘活动的招聘场次、岗位信息等全部录入雅安招聘网,贫困人员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开辟更加贴合更加立体的就业途径 一是修改完善《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奖补方案》。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对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截至目前已落实就业奖补2.4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和典型推动,实现了精准扶贫和创业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
推荐阅读